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放飞理想。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
理想,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金色的童年,沉淀着儿时的快乐。小时侯,最大的理想就是爸爸妈妈能多给我买些玩具和好吃的。现在看来,觉得儿时是多么的天真。长大后,渐渐地明白:“理想,需要我们渴望的目光去滋润,更需要我们用真挚的心灵去呵护。”
有一位特殊的英国人。他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是那个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一部雄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使他荣登193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台。他,就是二战时期英国首相——温森特•丘吉尔。
丘吉尔从小就有报效大英帝国的远大理想,通过幼年的努力学习练就了超人的卓越的头脑和领导才能。二战前他就以其远见卓识的睿智无情地揭露希特勒种种阴谋,强烈反对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而在担任战时内阁首相兼国防大臣期间,尤其在英国单独作战的危急关头,他更是以旷世的英雄气概领导英国人民顶住了纳粹德国的狂轰滥炸,挫败了德军入侵英伦之岛的“海狮计划”。面对希特勒背信弃义的侵袭行为,丘吉尔不顾古稀之年的身体仍以钢铁般的决心,于当日发表演说,全力支持反法西斯。他日理万机地部署,奔波于从欧洲、地中海到北非、中东、远东等广阔战场,甚至还深入研究作战技术细节,为战胜法西斯政权鞠躬尽瘁。他也曾冒着德军战机、潜艇截击的巨大风险,频频在英美苏之间协调盟国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分歧;他魁梧的身影时常出现在战壕前线,以刚毅不屈的意志伸出食指和中指,摆出胜利的V字。他还经常发表激动人心的广播演说,鼓舞军队的斗志,把反法西斯进行到底。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记载了从二战初露端倪,法西斯德国发动攻击,同盟国的建立,战争的相持阶段,开辟第二战场直到最后的胜利。回顾了自身实现理想点点滴滴。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当然,理想也是一股动力,推动着我们前进用不气馁。
对于处于学生生涯的我们都拥有各自美好的理想,做为高一高二的同学,你们有更充裕的时间来描绘自己理想蓝图,树立一个理想,辛勤耕耘,加以时日必有所成。做为即将迈入高等学府的高三同学们,在进一步实现人生理想之前的100天时间里,让我们发挥自己的一切潜能,为能有一个满意的实现人生理想空间而做最后的努力吧!
要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放飞理想,升起心中的启明;追逐理想,托起心中的红日;实现理想,迎来万丈光明!
高三(8)班
许幸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