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小美(化名)今年18岁,是一名高三学生,还有三个月就要参加高考了。最近一个月,小美显得格外紧张,睡觉时易惊醒,睡眠浅,学习成绩开始下滑。前不久,小美独自一人来到医院心理门诊求助。原来小美在班里成绩一般,很可能考不上好大学,其父母现在每天都会在小美耳边唠叨,说如果考不上大学以后就要打工,什么前途都会毁了,永远都比不过别家的孩子。小美本身性格就比较懦弱,对很多事或言语都比较敏感,又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总是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得很深,时间一久,就产生了焦虑的情绪。据记者了解,小美来看心理医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小美的父母一直很紧张,担心孩子在高考的关键时刻出问题,总是不断询问小美:是不是真的有问题?是不是不能去上课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小美每次都对父母说可以学习。而事实上,小美的情绪已经很不好了。
专家分析说,现在的学生经过“一路考来”,面对高考相对而言已经比较从容了,紧张的多是父母。许多父母比孩子更在意成绩,平时爱把情绪摆在脸上,把自己的焦虑反过来传递给孩子。有些家长为孩子的事情互相埋怨,甚至在家大动干戈,导致孩子的情绪也受到影响。部分孩子会将父母吵架的原因归于自己,产生非常自责的心理。专家建议,每个家长都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孩子多一些沟通和宽容,对于不同的孩子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对于敏感多虑、学习较自觉的孩子,家长不需要再过分给孩子施加压力,尤其是性情急躁的母亲,在孩子耳边不要过分唠叨,更不能说泄气的话。对于一直未开窍,或者说是还没有认清
高考形势的学生,家长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为其指明高考的重要性和严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