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自久远的古代开始,凡要学一技之长者,都会拜师,便有了师傅和徒弟这一说法。同时,为了能学到上乘的技术,人们大多会选择名师。可有时,名师不一定能带出高徒,高徒亦不一定由名师带出。
名师 => 高徒 ?
自古以来,人类总希望事情能尽善尽美,特别是在拜师学艺上,人们更是注重。所以出名的人总有许多人拜访,门庭若市,一派繁华景象;相反地,不出名的人就不受重视,大有“门前冷落车马稀”之感。可是出了师傅要好,能教出一个高徒的先决条件是徒弟要是勤劳有资质的,其中又以勤劳刻苦为最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天才的诞生,1%是天分,99%是汗水。纵使师傅技术高超,天下无人能敌,徒弟却是个又懒又笨的人,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所以,一个高徒的诞生,并不是只要名师这么简单的。这就如同数学的几何证明体一样,光有一个条件,一个定理是推不出结论的,而需要多个条件,多个定理才能完成。
也就是说:名师 + 勤奋聪明的徒弟 => 高徒 !
劣徒 ≠> 高徒 ?
如果用思想政治的眼光来看学习中师傅和徒弟的关系的话,那么,师傅 = 客观因素,徒弟 = 主观因素。也就是说,能成为高徒还是劣徒,主导权还是在自己手里。
打个比方徒弟就好像在写字的人的心,而师傅就像被握在手中的笔。徒弟不勤奋,常偷懒,却怪师傅不会教;就好像写字的人明明是自己心静不下来所以才常写错字,却怪笔不好,写不顺手一样。
纵观古今中外,凡能成就大业者,不一定有一个名垂千古,惊世骇俗的师傅,却都有一种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品质。其实高徒和劣徒仅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却又是关键所在。正所谓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同样的,要成为高徒,要出类拔萃,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是不变的真理,也是由劣徒变成高徒的唯一途径。
也就是说:劣徒 + 勤奋刻苦,坚持不懈 => 高徒 !
高徒 => 名师 ?
成为了高徒,就意味了他的一生已被敲定,他将在人们的喝彩和鼓掌声中享受美好的人生了吗?这亦不尽然。虽然,中国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说,但并不意味着,高徒一定能成为甚至超越名师。
有句俗话说:“3岁看到老”。其实,我并不怎么同意。我觉得万事都是在改变的,一切的一切并没有一种定数。
有多少人啊,成为高徒之后,沾沾自喜,盲目骄傲,自我陶醉,以至于大好的才华总被埋没于迂腐之中,终未能成为名师,仅仅是一个停滞不前的高徒而已。
在这点上,我很佩服鲁迅先生,他那种自我剖析的品质,真让人折服,我想这也是促使他有如此成就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一个高徒要成为名师还有很漫长的一条路要走,而能走完这条路的秘诀就是:能清醒地认识自己。
也就是说:高徒 + 清醒地认识自己 => 名师 !
徒弟和师傅的关系并不是短短数百字就能说清的,而徒弟必须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成为高徒,也就是说,光有名师,不学习,还是成不了高徒的。
高二(5)班 罗文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