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研成果 >> 正文
`
|
|
学习“模式”岂能剑走偏锋 |
2008-4-1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学习“模式”岂能剑走偏锋?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8-3-14) 发表日期:2008年3月27日
仿佛一夜间,一些教改模式如旋风般席卷全国,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学习者。各地、各学校在学习的热潮中,不乏取得“真经”的有识之士,但剑走偏锋,乃至念错经,导致荒腔走板者也大有人在。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和重视。
毫无疑问,这些教改模式有其可资学习、借鉴的合理之处,但也未必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对这些所谓的模式,我们既不能神化,也不能鬼化,更不能虚化。而现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却将它神化了,“神化”的结果是其越发成了“神话”。光是“旋风”、“奇迹”这样的称谓,就已经够振聋发聩了,若还冠之以“哥白尼革命”之类的定位,就有些玄乎了。其实,教育界对于这个问题早就有不同的意见。比如,针对学习杜郎口中学这一教改模式,就有学者郭振有指出:“学习杜郎口,还要超越杜郎口。要用发展的眼光,甚至以批判的态度学习杜郎口,要科学、求实、认真地看待杜郎口的改革,要立足自身的现实借鉴杜郎口经验。”
当然,鬼化、虚化、妖魔化这些教改模式的做法也不可取。这些教改模式的成败姑且不论,光是他们的改革和探索精神本身,就足以让人尊敬。
此外,另一种倾向更令人担忧,并大有西风压倒东风之势,那就是对一些教改模式的教条化学习、照抄照搬。现在,一些地方竞相出台文件,照搬某种教改模式,且日益演变成一项任务。比如,有的地方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整体推广洋思中学课改经验,规定“除非有比洋思更好的经验,否则必须学习洋思,不换思想就换人”;有的学校则被强制性地要求执行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甚至要求教师集体停课,到实地观摩一天,回来全校就大张旗鼓地在各班排杜郎口式的座位。这种新教条主义的逻辑,显然是不值一辩的。教育改革是必须的,是大势所趋,但不一定非要照搬某种模式。不考虑某种教改模式与自身的不同之处,只能成为盲目的追风者。
某些学校的教改模式,的确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和自主性。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有了很高的学习兴致,精神可嘉。这些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某些学校的具体做法是有待于因地制宜地考察和探讨的。举例来说,有个学校,教师周课时量几乎都在24节以上,每三天要在小黑板上写一次教学反思,每周写育人笔记两则,每周听课3节并作听课记录。教师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几乎都是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度过的,教师的学习、反思、教研、提升缺乏时间保证,这是不是一种高强度的加班加点?显然,这些问题是改革中不可避免的,也是有待改善的。
总之,学习某种教改模式,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学校实际、学科实际,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不一定非要拆掉讲台,也不一定强制规定教师活动只能在10分钟以内。应该认识到,关键的问题在于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而不仅仅是嘴动起来、手动起来、课堂热闹起来,更不是纯粹照搬教学模式。“硬性地照搬照套是危险的,很容易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听评课的关注点要落在哪儿
下一篇:
浅谈如何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