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www.999777.com-家长学校 >> 正文
`
|
|
用笑脸鼓励女儿在困境中学会坚强,——记南京市第七届十佳家长张前 |
2008-9-8 出处:家教周报
|
|
“疾病之所以选择你,是因为它知道,我们母女够坚强够勇敢,可以承受这份痛苦,这份磨难。”这是近日当选为南京市第七届十佳家长的南京玄武区检察院研究室主任张前,经常对脑瘫女儿刘旷怡说的一句话。在困境中要学会坚强,在逆境中依然积极向上,妈妈对生活的态度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女儿。5月3日,18岁的刘旷怡在南京书城限量发行她个人的“博客纪念集”,原创文学网站——逐浪网也向刘旷怡伸出了橄榄枝,希望她成为该网站的“签约作者”。女儿的良好成长让妈妈备感欣慰。张前说,她希望有一天女儿不再因为的身体残疾而遭人怜悯,而是因为做出一份事业让人尊重,虽然女儿身体残疾了但也要活出生命的质量。
女儿:是妈妈的笑脸让我在困难面前变得坚强
“妈妈的味道/很亲切/很温暖/每当独自哭泣/都会被这样的味道包围/慢慢平静下来/一张和蔼地笑着的脸/出现在眼前/温柔的安慰的话语直入心扉/”这是刘旷怡的小诗《妈妈的味道》中的句子。正如诗里所说的,每当旷怡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妈妈总是在一旁给她鼓励,陪她共同度过。
1998年9月1日,8岁的刘旷怡,成为南京中山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因为生病,她走路的幅度特别大,显得非常吃力,说话也很困难。这样一个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自然要比其他正常的孩子多得多。第一个困难就是学拼音,刘旷怡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将声母和韵母连读,只能发单独的声母或韵母的音。为了不让女儿学习掉队,张前一方面鼓励女儿反复拼读练习,一方面让她用“写拼音”暂时代替“拼读”。那时候,家里大大小小的角落都贴满了音节卡片,在大负荷的练习下,女儿最后竟能做到一看到拼音就知道词组的程度。 和学拼音同样困难的是写字。脑瘫造成了刘旷怡的协调能力比较差,她只能用左手握笔写字,手腕力量不足,每写一个字,都要用上全身的力气,因此刘旷怡写作业要比别的学生多花一倍的时间。为了鼓励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张前常常伴读到深夜,生病时也不例外。百倍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女儿的成绩不但没有扯班级后腿,反而在良好以上,还先后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
初一那年,刘旷怡的病情突然变得严重起来,没有妈妈她根本不能走路,说话也很困难的程度。妈妈通过网络查询,知道上海有一家医院能够治疗,但手术有很大的风险。15岁的旷怡坚强地选择了手术。旷怡坚定地对妈妈说,因为只有手术才能给她带来希望。手术前当妈妈看到女儿剃着光头,戴着头架的模样时,心疼地抱着女儿痛哭,这是妈妈第一次当着女儿的面哭。可旷怡却一直安慰妈妈,让妈妈别担心。
很多人问过刘旷怡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能够这么坚强开朗,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刘旷怡的答案很简单:那是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总是看到爸爸,妈妈以及周围人的一张张的笑脸。幸福和爱,是她坚强的力量。
妈妈:我为女儿骄傲,我要向女儿学习
妈妈说,旷怡是一个特别有毅力的孩子。只要有了一个目标,她就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身体的原因,女儿一直对医学特别关注,10岁那年她就立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那就是成为一名心理医生。每次看电视,看书时她总会有意识地搜集、积累医学知识。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妈妈说,在这一点上,她还没有女儿这样的毅力,她要向女儿学习。
和所有的女孩一样,刘旷怡也很爱美,小时候她喜欢跳舞,在兴趣班上,她蹩脚的舞步,曾让其他孩子家长窃窃私语,但是旷怡却全然不顾别人的态度,依然练习得非常专注;妈妈和旷怡一同出门逛街或去饭店吃饭,总有人会向旷怡投来注视的目光,而且时间很长,但旷怡似乎根本不在意。旷怡用她的坚强和乐观影响着妈妈。妈妈对自己说:我的女儿除了身体不好,其它有什么不好呢?于是妈妈就更加自然地带着女儿出席各种朋友聚会。
旷怡15岁那年的手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仅仅能让她生活上自理。旷怡也因此不得不痛苦地离开了校园。这一次,妈妈和女儿进行了一次正式的谈话,妈妈让女儿正视自己是一个残疾人的现实,并对女儿说,妈妈这一辈子都会和她在一起,一直守护她,女儿不用考虑结婚。但是,旷怡在正视自己残疾的同时,告诉妈妈,她想结婚。她说,即使将来离婚了,那也没关系,那也代表她曾经历过。妈妈为自己的独断惭愧,为女儿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深度的想法折服,她知道她永远不能代替女儿生活,女儿应该有自己的人生。
妈妈和女儿:我们想做一个有目标和方向的人
女儿的未来应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曾很长时间困扰着这个家庭。刘旷怡在离开学校的日子里,曾一度非常迷惘,她整天呆在家里颓废而痛苦地生活着。那段日子,妈妈看在眼里忧在心里。因为脑瘫说话口齿不清的孩子想通过自学变成心理医生的梦想看来已经遥不可及。于是,妈妈给女儿开一个网络小店,但一家人发现,家里根本没人有空经常帮旷怡去邮局汇寄东西。张前说,她不仅仅是一名母亲,同时也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如果让她放弃自己的工作一心陪女儿,对她来说也会很痛苦。后来,看着女儿抑郁的样子,妈妈就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就建议旷怡通过写日记来排缱自己的痛苦。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旷怡发现了自己新的兴趣。2007年,在妈妈的帮助下,刘旷怡在新浪、百度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用诗歌、随笔、故事抒写着自己的心情。博客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很多人跟贴,刘旷怡终于找到了自己新的方向。她的学习主动性越来越强,每天从晚上10点写作到凌晨3、4点。自己还特别买来写作的书籍,开始模仿别人的写作方式。她还学会了使用网络语言,经常让妈妈看得一愣一愣的,觉得自己都要被时代淘汰了。网络也让旷怡认识了一群固定的朋友,有写作的爱好者,也有相类似的病友。她经常去用自己所学的心理知识去抚慰自己的病友,在朋友眼中,她俨然已是一个心理医生了。
|
|
录入:刘小平 审核:刘小平 |
上一篇:
孩提时代的"旁听"
下一篇:
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爱心”是基础,“身教”是根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