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谦让、珍惜、理解、宽容都是人类好的品质,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我们要从小事抓起,培养孩子的好品质。
[关键词] 好品质 孩子 从小事培养
谦让、珍惜、理解、宽容都是人类好的品质,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常常无条件的给予,而忽视对孩子回报意识的培养。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把一切都看成理所当然。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不会负责任,对父母的辛劳没有感受,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置若罔闻。因此,从娃娃抓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品质,是当务之急。
现象一:把三个大小不一的苹果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挑选一个给爸爸,一个给妈妈,留一个给自己。孩子先把大的抱在怀里,然后把小的分别给了爸爸和妈妈。
谦让 是一种美德。中国自古就有“孔融让梨”的故事,小小的孔融就懂得谦让,把大的梨子分给哥哥和弟弟,小的梨子留给自己。而今的孩子,很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和体贴父母,也不懂得谦让。于是我就先给孩子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问他孔融哥哥做得好不好,要不要向哥哥学习。孩子不说话,沉默了很久,想把大的给我,可又有点舍不得。我看他有点动心了,继续劝导他:爸爸上了一天班,回家还要做饭给你吃,爸爸是不是很辛苦?孩子点了点头。我又趁机引导:那把大的苹果给爸爸吃好不好?孩子爽快地把大苹果给了我。孩子懂得了谦让,懂得了关心父母。
现象二:全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突然,孩子把一口饭菜吐在饭桌上,问孩子是不是饭里有沙子,孩子说没有,是菜不好吃。
珍惜 是一种品质。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仅能吃饱,还要吃好,这让很多孩子养成了浪费的坏习惯,饭吃一半就不吃了,牛奶喝几口就倒了,苹果当皮球踢,甘蔗当棒耍。我毫不犹豫地把孩子丢的饭捡起来吃了,孩子吃惊地望着我说:“爸爸,我丢的饭你还要吃?”我没有责怪孩子,假日,我带孩子回到农村奶奶家,让他跟大人一起上山劳动,亲身体验种粮的艰辛。从此,孩子再也不乱丢饭菜了。我告诉孩子,全世界还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孩子听了非常震惊,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拉着我的手说:“爸爸,我们送些饭给他们吃吧”。我听了真是高兴,孩子终于懂得了珍惜粮食,关心他人。
现象三:星期天,带孩子去爬山,孩子非常高兴,蹦蹦跳跳地跑在前头,可是,走了一半就要家长背他,“爸爸,我累了,你背背我吧”。
理解 是一种品德。有了理解,人们才能更好地沟通,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我没有责怪孩子,但也没有背他。我说:“孩子,爸爸也很累,你累了就要爸爸背,那谁来背爸爸!干脆不去玩了,我们回家吧。”听说不去玩了,孩子可着急了,拉着我的手,不让我往回走。我趁机说:“那我们休息一会儿再一起走,好吗?”孩子理解了爸爸,在爸爸的鼓励下,终于爬上了红日岭。站在红日阁上,眺望冷水江城,我们心里都有说不出的舒坦。因为理解,孩子战胜了懒惰情绪。
现象四:孩子和表姐坐在一起喝牛奶,表姐不小心把牛奶倒在了他身上,孩子立即哭了起来,并要打姐姐。日后,家长多次说带他和姐姐一起去玩,他却说:“爸爸,别带姐姐去,她把牛奶倒在我身上,我们不跟她玩”。
宽容 是一种境界。生活中,我们常会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别人,或遭遇别人的伤害,我们要让孩子懂得宽容,让孩子多看看事物美好的一面,有了宽容,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十分美好。孩子记仇会让他的心理变得很阴暗,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耐心地开导孩子:姐姐不是故意的,她还跟你道了歉!你想想,姐姐以前是不是对你很好,上次还拿了很多糖给你吃!家里的小汽车玩具也是姐姐的……”孩子沉默了一会,终于开心地笑了,拉着我的手说:“爸爸,我们跟姐姐玩去”。我也笑了,孩子学会了宽容,懂得了生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培养孩子一系列好的品质,做父母的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只有父母做到了,孩子才能向你学习,慢慢地,你的生活中便处处会有动人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