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飞赴灾情最严重的地区,冒着持续不断的余震,现场指挥救灾工作:要不惜一切代价先救人,并一再强调“抢救人的生命,是这次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彰显着“生命高于一切”理念的动人光辉。
美丽的家园顷刻间变成废墟,相亲相爱的家人一瞬间永不再见……地震、飓风、海啸、泥石流……这些危害巨大、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常常会出其不意地“光顾”地球。灾难意识很重要!居安思危,才能防范于未然。否则,我们只能听任灾难肆虐,不知所措,束手无策。
江西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副处长柴劲松近日指出,遭遇地震时自救和互救意义重大。自救和互救是大地震发生后最先开始的基本救助形式。震时被埋压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灾难中的生命需要自救和互救!
一瓶矿泉水对于久埋废墟的人意味着生命的甘露,一床被褥对于凄风冷雨中的人无异于生命的阳光,一封传递同情、关怀、鼓励的信对于劫后余生的人很可能就是他重新开始生活的信心和力量。悲悯之情,仁爱之心是人性中神奇的因子——创造奇迹,让彼此的心灵花园丰盈、生命旅途温暖!
小朋友取出了储蓄罐里的钱,青年女工走进了采血车,退休老爷爷捐出了帐篷、手电筒,企业家汇去了巨额善款……社会各界捐赠灾区的款物价值早已突破十亿元。不论男女老幼,不论天南地北,情系灾区,为灾区人民献一份爱心,出一份力量成为无数素昧平生的人的共同心愿和自觉选择。这就是公益意识和公益行动——高尚人格的构成要素,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五月的浩劫,带给我们巨大的损失和揪心的伤痛,也赋予我们意味深长的教育契机、百折不挠的信念和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力量。期盼《家教周报》的家长朋友在与孩子一道积极为灾区献爱心的同时,教育孩子“生命高于一切”,培养孩子的灾难意识,教给孩子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和技巧,培育孩子的悲悯之情,仁爱之心,让孩子知道公益意识和公益行动的价值和意义……把握灾难赋予的教育契机,我们的教育将获得更为深刻的内涵、更为生动的形式和更为强大的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