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重新审视寄宿学生的适应问题 |
2008-10-16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适应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重大宏观决策的瓶颈。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以此为课题,在全面调查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适应的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基本策略。
重新审视寄宿学生的适应问题
■杨兆山 杨清溪
义务教育阶段兴办寄宿制学校是教育的现实选择。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具有相当规模,这既反映了国家彻底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决心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诉求,也同时为理论界提出了新的更深层次的前提性课题,即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适应问题。
寄宿制学校并非新生事物。高中阶段即有很多学生寄宿,大学更是如此。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心智尚不完善,人格不够健全,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这些问题对其寄宿生活的影响不可忽视。
目前我国学生入学年龄已提前至6周岁,对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至15周岁的9年时间,主要在学校中度过。对于一个6岁的儿童而言,离开家庭来到学校,他所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如果不能在较短时间适应寄宿制学校生活,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失去存在的前提和根据。教育便无从谈起,又何来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适应问题尤为重要。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存在城乡差别,农村的家庭与社会教育水平整体上低于城市。在这方面,寄宿制学校的优势明显。对学生而言,寄宿制学校就是其生活的全部。寄宿制学校也承担了家庭与学校教育的职能。因此,办好寄宿制学校,对于改善儿童成长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尤其对于缺少同伴的独生子女、缺少家庭关爱的留守儿童以及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成长更具有突出的意义。
可以说,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缺少同伴和独立性欠缺等的独生子女的成长,以及对于家庭处境不利环境中的儿童的成长,就目前来看或者从理论上讲,寄宿制学校都是最好的选择和最有益的尝试。但前提是要办好寄宿制学校,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适应问题的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就当前我国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而言,必须要首先考虑到学生的适应问题。因为全面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毕竟应该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的目的,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问题必须也必然成为农村教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域。为此,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学生适应问题”纳入课题展开深入研究。
一般而言,任何一个人到一个新的环境中都有一个适应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适应状况,学生也是一样。学生的适应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和非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业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和自我适应等方面会有怎样的差别?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学生积极适应学校各个方面的生活,克服消极被动适应,实现全面发展?
具体就寄宿制学校而言,对寄宿学生的发展具有哪些优势,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这些不良影响怎样避免或者减到最低程度?寄宿制学校能否替代家庭照顾好学生的生活,呵护好学生的人格、情感和心灵,个性化地帮助学生获得健全发展?学生尤其是低年龄段的独生子女远离家庭,远离父母的照顾,他们怎样才能较好地适应学校的寄宿生活?多大年龄的孩子才可以离开家庭去学校寄宿学习?同时,寄宿制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等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和挑战?寄宿制学校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促进学生对寄宿制教育环境的适应,怎样改善寄宿制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国家在促进寄宿制学校学生适应方面应给予什么样的政策,等等,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研究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适应问题无疑也是一个难题,诸如什么是学生适应,适应什么,怎样适应;寄宿学生适应的指标体系怎样建构;寄宿学生的适应问题怎样分类,不同年龄的寄宿学生在适应方面有什么质的差异和特点等都需要深入研究。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适应也是一个和实践联系密切的问题,研究学生是否适应、适应的程度、适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各个因素的作用等都必须在寄宿制学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中国教育报》2008年10月14日第6版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教育过程岂能外包
下一篇:
教师教育改革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