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教师教育改革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008-10-16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编者按:教师教育是学科还是专业,教师教育标准需要一般标准还是特殊标准,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应设计为阶段性还是终身性,教师培养是注重教师专业化还是学科专业化?在教师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期待着学者们去研究和思考。下面这篇文章中的观点,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教师教育改革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杨振秀

  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实现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教师教育改革需要在体制、理论体系、培养模式、管理机制与服务体系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实现。

  这其中,有的问题需要依靠政府解决,比如,如何建立一套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明确教师教育专业的一般标准与特殊标准,确保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如何进一步明确和不断增强政府、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培训中的责任和动力,使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的培养、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发展等。

  结合目前国内教师教育的现状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实际,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当前应当着重关注的问题是:

  教师教育应成为独立的学科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关于教师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相对薄弱,理论创新对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尚不能形成有力支撑。理论体系创新应当以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为主要载体。教师教育与教育学科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教师教育学科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不是研究教育的一般规律和问题,构建教育的一般理论,而是研究教师培养与成长的特殊规律,并以此为对象,建立自己的研究范式,形成自身的概念体系。然后,对教师教育实践进行指导、评价、预测和改造,促进教师教育实践水平的提升。

  因此,教师教育学科应当成为一个与教育学科既相关联又相区别的独立学科。如果不区分这样的概念,不把教师教育作为独立的领域来看待,就难以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也难以实现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创新。

  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应致力于直接为教师及教师教育实践服务,回答教师教育机制转型、教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教师教育专业化课程重建等现实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教师教育理论体系,支撑并指导教师教育实践。

  教师教育标准体系有待细化

  研究制定教师专业的一般标准与特殊标准,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和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是实现教师教育全面系统创新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教师教育向专业化发展的瓶颈之一。教育部正在组织研制的《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将构建起国家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师教育准入制度和教师教育质量监控机制。

  但也应当看到,我国西部与东部、城市与山区之间的差距很大,不同类型教育、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化不尽相同,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化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教师专业化推进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国家标准,还要充分考虑教师教育在层次、规格及形式上存在的差异,以及教师个体专业化的特殊性,即教师的个性差异。这就需要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学校在国家标准基本框架之下,从实际出发,制定贯彻国家标准的实施方案、细则和措施,使其更具有实践意义,形成学校自身发展的优势和特色。

  教师教育需构建终身体系

  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核心是课程体系改革。用现代教师教育的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使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能力;深入进行教师专业学习与专业合作的实践,科学处理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的关系;建构涵盖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专业教育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充分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科学设计并建立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三者相互衔接的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师教育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这是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师教育改革继续深化、实现全面系统创新的核心内容。

  教师教育质量可进一步提升

  在教师教育趋向综合化、专业化的宏观背景下,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分离,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教师教育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模式,这是目前参与教师教育的院校首先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师范院校要根据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要求,从更高层次上设计、提升相关的学科与专业,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在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同时,实现学科专业化,为教师教育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加大教育学科改造力度,不断完善教师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和改革教育实践环节,实现学术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同步提升。近年来,我校尝试按一级学科(或专业大类)招生,并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的总体要求,实行“按类招生、学程分段、方向分流”,形成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分离的“3+1”培养模式(教师专业教育约占总学分的25%或占总学程的1/4)。

  其突出特点是,前期按大类培养,学程分段设计,适时按专业或专业方向分流。通过搭建“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促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向综合化、专业化、个性化发展。在“3+1”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下,考虑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培养的差异,在具体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又有所不同。中学教师培养在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基本培养模式的框架下,文科突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强调人文素养和文化大背景的特色培养;理科突出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有机融合,强调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及幼儿教师培养突出大学文化基础教育和教师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适度加强小学及幼儿教育主科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和科技素养,具备开展适合儿童特点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知识背景和能力,造就全科型小学及幼儿教师。

  教师教育要结合基础教育实际

  促进大学与中小学的结合,这是当今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而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脱离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际,这是目前教师教育改革难以深入下去的重要原因。脱离基础教育改革的教师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要求。即使具有学科优势的大学,如果不了解中小学改革,也难以胜任培养教师尤其是培养新课程师资的任务。因此,教师教育一定要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与中小学校密切合作,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结合。否则,教师教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得不到创新、加强和发展。

  (作者系河北省唐山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教育报》2008年10月16日第10版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重新审视寄宿学生的适应问题

  • 下一篇: 新生代:发展担当与未来引领


  • 杭州七中“三支队伍”工作条例(试行)
    祝贺!沈玉佩老师获评“教育改革创新年度…
    办学特色要服务于学生发展
    对终身教育的几点思考
    韩平副厅长在浙江省转变育人模式现场推广…
    走读高中课改:永嘉中学模式
    走读高中课改:萧山二中模式
    走读高中课改:天台中学模式
    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艺术教育协会年会论…
    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2014年会通知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
    教与学的“阶梯式分解”
    教师成长需做实“隐性功夫”
    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2014年年会论文评…
    叶开:面对考试我教女儿“出卖灵魂”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475182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