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还考试本来面目 |
2008-11-5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周建国
目前有这样一种怪现象:一方面,考试成绩依然是评价学生成绩和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在不少公开场合人们又讳言考试二字,似乎一提起考试,就会被人扣上“应试教育”的帽子。甚至有人还这样认为,当下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之所以减不下来,罪魁祸首皆是考试。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考试,不但冤枉和曲解了考试,更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
其实考试只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的主要功能是诊断、激励、甄别和选拔。在现阶段,想完全取消考试,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考试是教师用来测量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本身并没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快速地检测班级整体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查漏补缺,及时跟进教学行为。问题出在我们过分扩大和拔高了考试的选拔和甄别功能,而弱化和轻视了诊断与激励功能。
为了还考试本来面目,发挥其应有功能,我们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淡化选拔和甄别功能。首先要明确中小学培养目标。中小学虽然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新生的重任,但主要任务还是要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这就需要努力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良好环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尤其要改造当下“一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的不正常教学环境,切忌搞考试成绩排行榜,淡化排名;坚决废除将考试成绩公布于众的错误做法,还学生应有的隐私权,调节学习心理,改变学习心态。
二要强化诊断功能。其前提是切忌滥考。当某一阶段或某一单元的学习结束时,学生学得如何,到底还存在哪些问题,这需要教师的用心诊断,而诊断需要时间和精力。如果教师只把时间无谓地浪费在统计分数、区分优劣上,就不可能有诊断时间;如果考试过滥,不但会窒息学生创新思维,消耗学生体力和精力,更会浪费学生的学习生命。强化诊断,就要保证考试少而精。教师要不断提高科学命题水平,按课标要求精心设计考试细目表,落实应知应会知识点;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试卷分析能力,达到强化诊断目的。
三要努力发挥考试激励功能。其前提是加快考试改革,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的机会。譬如可以针对学生基础差异,实行因人而考的办法,运用等级制,用设置A、B、C卷或者用附加题、自选题等弹性做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自主和自由地选择考试等级,在确保每个学生达到学习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再鼓励学生发展个人兴趣和爱好。
四是改革评价办法,注重多元化考试。废除单一的书面考试,减少终结性考试权重,增加过程性学习权重,重视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考核。重视过程性学习,先从矫正态度、培养习惯抓起。对学习还暂时存在困难的学生,只要他们能抬起头来听课,能认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能认真整理读书笔记,完成教师布置的基本作业等,都应给予相应的平时学习成绩;考试时实行闭卷与开卷、口试与笔试、书面与操作相结合的考试办法;还可改革学生成绩的计分办法,由态度纪律分(上课态度、考勤)、学习成绩分(包括平时成绩、单元测验、期终考试、书面考试、面试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考试)、作业质量分(提问、书面作业、实践操作和小制作)等构成。
《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4日第5版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沉默
下一篇:
提升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