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丰子恺的那些尴尬事儿 |
2008-11-13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丰子恺的那些尴尬事儿
■广东嘉应学院 冉正宝
抗日战争期间,丰子恺携一家老小逃难至广西,在离桂林不远的两江圩泮塘岭住下,成了桂林师范学校的一名教员,既教美术,又教国文。他的《教师日记》记载了当教师后的一些尴尬事儿。
如厕也是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但和学生站在一起方便,心里总是感到有些不方便。桂师有厕所,但子恺先生不去,怕是想回避正聚精会神时学生问候先生的尴尬吧。
他经常去离学校大约二三百步远的“野外厕所”---公路旁的一片松树林中,“身入其中,如入帷幕”。每次赴校,一定要造访。先将围巾、帽子挂在多折枝的最矮的一棵小松上,然后从从容容,“粪落丰草丛棘中,但闻其声,不见其形,有似抽水马桶然”,无人叨扰。
尴尬是免除了,意外还是有的。
一次从校返家途中,突然内急,就入马路内侧的田角中大便。匆忙中把帽子、围巾、书籍以及一大卷学生的画稿放到了田边的草坡上。不想被两个男子遥遥看见,他们手持棍棒喝吼而来。子恺先生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前日江圩上一胖子被打劫的事情来,便急忙起立,向马路奔逃。跑了一段回头望,那两个男子正哈哈大笑,其中一男子说:“看错了!难为你了!”原来他们远望时,疑是一男一女在田角里行苟且之事。听此一说,子恺先生也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子恺先生因常在野外方便,当在桂林城里的乐群社用抽水马桶时,“反觉不及野外之舒畅”了。
杯中之物也是教师不能离开的助兴宝贝,但饮酒过量,酒后失态、失忆或失言,这个宝贝就会让人有些尴尬。
一日,桂师唐校长请驻扎在两江的李团长吃饭,子恺先生在其旁侧坐陪,另外一桌全是桂师的老师。也许是平日和学生一起吃饭,膳食太过清苦的缘故,老师们狼吞虎咽,又划拳痛饮,“声闻数里”,使子恺先生等人不能对话,只好草草离席,到办公室饮茶。
子恺先生也有替自己尴尬的时候。
一夜醉酒后和两位友人在市中散步,买了一只宜兴窑水盂。第二天早上起床后,看见这只水盂,竟忘记了它的来历。过了一些时日,才依稀记得,于是倍感尴尬,自嘲说:“渊明倘有知,必在地下窃笑。”
还有一次和周家骥饮酒,醉酒后偏偏有三个学生来访。其中一个湖南籍的倪姓学生问他人生为何是苦的,子恺先生带着酒劲竭力慰勉他。酒醒后却无限尴尬而自责:“然醉后放言,恐欠诚挚,未能宣效耳。”
懂得尴尬的人才是君子,子恺先生如厕的尴尬正是君子的坦荡使然,饮酒的尴尬正是君子的率性使然。
君子常怀礼数,礼数不尽,尴尬自来。汪静之是子恺先生的一个朋友,常来拜访他,而子恺先生因汪君家居小村中,很难寻到而没有“礼尚往来”。一日汪君又来拜访,子恺先生顿生尴尬之心,决意“日内必当赴访”。
君子常怀自然,不甚自然,尴尬自现。桂师校门设一门警,专向进出的教师行礼。子恺先生每次经过都深感不自然,尴尬异常,因此入校后,非万不得已,竟不敢妄自进出。
君子常怀敬意,敬意尽出,尴尬自灭。子恺先生常托上海的朋友买书寄来,但让他很尴尬的是,朋友们往往不肯收下买书的钱。一次他托上海开明代为偿还书款,并想,“若不肯受,必以他法报偿之”。
当教师的因为懂得了尴尬,才显得又可亲,又可爱。
《教师日记》,丰子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13日第8版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提升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下一篇:
与课改衔接:新课程高考新意迭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