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师生同考”是否值得推广

2008-11-19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近年来,一些地区的中小学要求教师与学生一同参加期中、期末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此种“师生同考”管理方式一经问世便引起了社会争议。有人认为“师生同考”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与认识自己的工作;有人认为“师生同考”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易导致教师拘泥于考试分数而忽视探索素质教育规律。那么,对“师生同考”的哪一种看法更具合理性呢?

正方:“师生同考”应推广

  笔者所在的学校要求“师生同考”,一些教师对这项管理制度很不理解,认为这是对教师的不尊重,是把教师和学生“捆绑”在一起共同追求应试教育。但是笔者认为,“师生同考”有利于教师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亲身参加考试,融入紧张的考试气氛中,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正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教师亲自参加考试,能更准确地体会试题的难度,总结本学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以后的教学找准方向。同时,通过参加考试,教师能够摸索出更加具体化的应试规律。虽然,我们当前提倡素质教育,不应过分追求分数,但是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自身体验,提高学生领会知识的能力和应试的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则更易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教师与学生一同走进考场,会更加理解学生,懂得换位思考。当前,虽然一些教师希望通过了解学生拉近师生距离,但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时还会产生矛盾。教师走进考场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师生间也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教师也会对学生更加关爱。

  “师生同考”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紧迫感,督促自己不断学习进步。教师队伍中难免会有个别人因各种原因缺乏工作积极性,“师生同考”可以督促这部分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同时,“师生同考”能让教师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并对旧知识产生新理解,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当然,“师生同考”虽然很必要,但学校不能把教师的考试成绩看得过重,教师在“师生同考”中的成绩只能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参考。学校还要切实做好教师成绩的保密工作,否则“师生同考”便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产生消极影响。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侨联中学 侯海阳)


  反方:“师生同考”当慎行

  笔者对“师生同考”的做法不以为然。

  虽然,一些学校推行“师生同考”的初衷是积极的,但管理者往往规定考试结果与教师评优、工资挂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一些学校领导强制推行“师生同考”,是过多地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而没有考虑到教师渴望受到尊重的愿望。例如,一些教师认为,学校推行“师生同考”是因为学校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不信任,觉得校方对教师不尊重。况且,教得好的教师不一定能够考得好,一些教师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其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就会被挫伤。

  对于“师生同考”能否有助于增加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和关爱,笔者认为也值得商榷。一般来说,教师只有真正具有了现代教育思想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职业观与“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的学生观,才能摒弃片面追求教学成绩的功利行为,才能不仅仅拿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说事”。唯有如此,教师才是对学生真理解、真宽容和真关爱。而“师生同考”会强化教师与学生对于成绩的“顶礼膜拜”感,容易将师生束缚在考试成绩的狭小圈子里。长此以往,师生眼界窄了,有可能陷入“分分必较”的怪圈。

  同时,过分重视“师生同考”,也不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气质、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往往被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拓宽知识面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重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师生同考”往往只能引导教师加强研读备考类书籍,无法有效引导教师的“非功利阅读”,无法让教师在“广博”上有大的收获。  (山东省淄博市教学研究室 陈鲁峰)

  《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17日第8版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晚清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

  • 下一篇: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整套理念、策略与技术


  • 杭州七中“三支队伍”工作条例(试行)
    祝贺!沈玉佩老师获评“教育改革创新年度…
    办学特色要服务于学生发展
    对终身教育的几点思考
    韩平副厅长在浙江省转变育人模式现场推广…
    走读高中课改:永嘉中学模式
    走读高中课改:萧山二中模式
    走读高中课改:天台中学模式
    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艺术教育协会年会论…
    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2014年会通知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
    教与学的“阶梯式分解”
    教师成长需做实“隐性功夫”
    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2014年年会论文评…
    叶开:面对考试我教女儿“出卖灵魂”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1035415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