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创新教育中应理顺的三个关系 |
2009-1-13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创新教育中应理顺的三个关系
来源:海淀教育网(2009-1-11)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旋律,为了奏好这个主旋律,我们必须理顺创新教育中的三个关系。
一、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是由先天的基本条件及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所形成的品格能力的综合体现。素质教育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技术素质教育等。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有信息,产生某些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能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创造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正如素质教育是统领整个教育全局的教育发展方针一样,创新教育也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是教育内容上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成为衡量教育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
人的素质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动态的组织系统,创造性是人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是人的素质中最有价值的能动力量。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不断地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激发人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二、创新教育和知识教育
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的源泉,它不仅为创造提供原材料,而且能启迪人们的创造灵感。无知必然无能,贫乏必然平庸,创造教育仍然强调知识积累,但更重视知识的优化。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创新的科技创新的要求,教育必须从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转到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统一的教育观上来,加强学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开阔学生眼界,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情操,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广博的文化底蕴。
社会在变革,知识在更新,我们决不能眼睛只盯着分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把学生培养成为思维灵敏,判断最准,最有智慧的人。在这里需要强调:
(1)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2)知识是学校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中介”,任何教育活动的实施都是以蕴涵其中的知识并以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为序组织起来的。
(3)不同的知识具有不同的性质,因而在促进学生发展方向上具有不同的价值和实现方式。
三、创新教育中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它包含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授业者与被授业者的关系。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几千年来,我们的师生关系一直维系在“师道尊严”的局面上,师生关系实际成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与创造教育相适应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平等意义的“人”,即师生是价值平等的主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民主、信任、双边的关系。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都要有一种主人翁的地位和意识,平等相处。学生不仅是“教育的主体”,更是具有创造性的权利主体,教师考虑问题的基点不仅仅在于使学生得到“保护”,免受伤害,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学生是有能力的。
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未来社会最需要的人是创造性人才,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
下一篇:
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比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