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否有影响?如果有,仅仅是消极的吗?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总是将听着音乐学习,“一心二用”影响注意力集中作为最重要的原因,他们认定自己的这种“不良”习惯是学习的敌入,改不掉这个习惯成绩就无法提高,听音乐学习成了学生找寻其他造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的挡箭牌。其实我们也知道有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同样听音乐,为什么没有影响学习?或是假如不听音乐的话他们的成绩比现在还优秀?我们没有认真去研究他们;我们更习惯将目光盯向成绩落后的学生。有些学生从小已经习惯于在音乐背景下学习,升入中学后认为学习压力增大,要改变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可因一时无法修正而焦虑,这种焦虑对学习有多少影响呢?到底是音乐背景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还是焦虑或其他的什么原因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是我们一直在认真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我们一直努力希望通过科学的心理实验得到最为直观和可信的结果。
我们的实验是从四个维度展开的:
第一,从音乐的属性来分析。有故事情节的,尤其是描写青少年朦胧感情的歌曲,对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些负性的影响,尤其是正处于恋爱阶段的学生受干扰的可能更大,他们的表现往往是沉浸在自我设定的浪漫情境、感情纠葛之中,脑子里根本看不进眼前的教材和作业;而没有歌词的轻音乐,或是他们已经很熟悉的歌曲,几乎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没有构成任何干扰。
第二,学生本人对音乐的敏感度。已经习惯于音乐背景下学习的学生,音乐的敏感度下降,前面我们说的希望在升入中学改变自己的在音乐背景下学习习惯的同学其实大可不必,这种习惯已经对学习不构成影响,而要改变的焦虑心态却是专注学习的大敌,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一直在音乐背景下学习的学生如果出现成绩骤然间下滑,与音乐背景无关,需要找寻其他的原因。音乐背景对于没有这种经历的学生的负性影响比较大,因为这些学生抗音乐干扰的能力比较差,所以习惯在安静环境中学习的学生最好不要去尝试在音乐背景下学习。
第三,习题的难易程度。做简单的习题时,音乐背景的影响大,因为在活动中,人们的重视程度较低,于是受音乐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当习题的难度加大,人的注意力相对集中,于是抗音乐的干扰能力增强。
第四,与心理暗示有关,我们给一个实验组的学生设置了这样的指导语“在音乐背景下做试题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干扰,人的脑力是一定的,听音乐则会对大脑构成干扰,势必会影响成绩,所以一会儿在音乐背景下一定要克制自己,力争避免对自己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个组的成绩明显低于没有指导语的控制组的成绩,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长、老师、学生本人对音乐背景负性影响的渲染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时的专注力。
这个课题的提出和实验的实施澄清了许久以来关于音乐背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的许多主观想象,帮助被这个问题困扰的学生真正地认识了问题的本身。我们并不是提倡学生要在音乐背景下学习,但逻辑思维和感性思维毕竟在大脑中属于不同的分区,所以学习时听音乐只是大脑的左右半球在同时工作而已。同时轻松的音乐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消除疲劳和厌恶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持久性。我们必须指出,音乐背景不是适合所有入群,因为每个入的气质类型、思维的兼容能力、学习习惯都是不相同的,所以学习方法也不能简单地划一。在考察自己的学习效率的前提下,选择自己更加适合的学习方式是每个学生由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审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