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www.999777.com-安定讲堂 >> 正文
`
|
|
晨会讲话 |
2009-3-25 出处:团委、学生处,地理组
|
|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个人物,他出生于杭州,会讲一口纯正的杭州话,论血统他又是一个美国人,而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他就是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起先从事传教士工作,之后创办了燕京大学并长期担任校长,最后出任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国民政府倒台后返美,但他终生难忘中国这片土地,2008年11月17日,在他离世46年后其骨灰终于依其遗嘱从美国运回中国杭州下葬
很多中国人听到过这个名字的故事,是来自毛泽东写的一篇曾被编入中国的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社评《别了,司徒雷登》,文中毛泽东将他作为“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将“送别司徒雷登“转化为”中国人赶走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大快人心之举“,通过这一简单定论,无数中国学子对他的理解就是一个遭人唾弃的美帝国主义走狗。
但是随着他的骨灰回归杭州,他从曾经消失的历史页码中又走了出来,而他鲜明的人格形象也在我们面前逐渐清晰起来。
原来作为传教士和神学院教授的司徒雷登,曾以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爱人以德的精神,竭力履行着教会交付的光荣使命,在落后的中国广布福音尽心传教,对中国底层民众和学生施以爱心与关怀;作为教育家的司徒雷登,曾为创办燕京大学奔走呼号,在中美两国间四方募捐筹集办学经费,终于建造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大学,即北京大学的前身;
这位燕大首任校长,为中国培养社会有用人才殚精竭虑,燕大在他哺育下成为近代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这位燕大校长,在日本侵华期间曾掩护师生逃离日占区,因此被日军关进集中营近4年;司徒雷登参与了复杂动荡的中国近现代史的长期进程,他的成功和辛劳曾广泛地赢得中国人民的尊敬。
对一个人物下一个简单简练的如“侵略者“这样简单的定论远比全面定位一个虔诚的传教士,伟大的教育家,为近代中国发展做出过努力的人要容易、快速而武断。
从1948年司徒雷登返回美国到2008年他的骨灰返回杭州,这六十年在历史长河中是短暂一瞬间,但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却发生了决然相反的变化,历史有时候也还会和人开玩笑,但最终还会是公正的,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高二(8) 徐曦雯 |
|
录入:周燕 审核:韩良 |
上一篇:
坚持
下一篇:
收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