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2009-4-8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来源:《教育科学研究》(2006-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学校文化等研究为重点的学校转型性变革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走向文化”已日益成为学校变革的基本走向。我们有必要就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研究。 
    一、挖掘学校文化底蕴 
    学校文化的底蕴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等。它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每个人。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在世界文化的宝库中,中国文化传统有其独特的魅力,有不朽的生命力,它是开创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同样是我们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厚底蕴。 
    不同历史时期,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不同。但任何时期,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必须放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中,审时度势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在这样的视野下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更能产生浑厚而盈润的学校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史,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时而强劲、时而略弱的脉动。学校文化也在这样的脉动中显现出自己富有变幻的律动,呈现出学校文化萌芽、显现、成长和丰厚的历程。对学校文化底蕴进行深度挖掘,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挖掘学校文化底蕴必须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紧密结合起来。学校作为培养现代公民的场所,自然承担起了培养现代公民的责任。作为现代公民,应能适应现代化要求,具有主体权利和责任意识、公平和效率意识、自由和监督意识、参与和创新意识、开放和多元意识以及信息敏感意识等。现代公民的培养自然离不开优秀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文化底蕴的挖掘必须立足于培养现代公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文化的良性建设。 
    当然,现代学校文化是一种开放文化,我们仅仅重视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不够的。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这样复杂的社会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对这些文化资源整合,进行必要的过滤和选择,汲取精华,将其内化为特定的学校文化内容,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系统,并且不断更新、充实和发展,以适应社会文化的时代要求和现代学校文化主体的内在要求。 
    二、传承学校自身文化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特有的文化传统。有论者认为新建学校没有文化,这种看法是形而上学的。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学校在其产生之日起便深深地、自然地有其特定时代、地域的文化特征,这些文化特征无不影响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等。在深刻挖掘本民族文化、社会文化、区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行学校文化的底蕴的挖掘后,我们必须进行针对性的本校文化传统的追踪与考察,这个追踪与考察的过程必然涉及学校历史及蕴藏其中的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个挖掘的过程是穿越时空的与历史及前人的感应与沟通,在时空中与历史及前人的智慧感应与沟通的同时构建本校特质的文化底蕴,落于笔尖形成本校发展史的历史叙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文化建设主体在时空中的穿梭与感应也必将形成学校所有成员的体悟,内化后形成学校文化建设主体的初步的文化印象,外化为学校文化建设主体的初步的学校文化气魄,这个气魄亦即灵魂的外化,是有内涵的外化,是学校气质在学校所有成员精神及行为方面的具体化,同时也形成学校物质文化方方面面的改造与创新。 
    为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学校发展史,以历史上存在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校歌等为载体,对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学校文化的内涵、特征、历程进行考察,剖析学校自身已形成的文化传统,提炼并凝聚出本校的学校文化,从而构建本校现时特色的深厚的学校文化,真正实现对自身已形成的文化传统的历史传承。只有坚持历史和逻辑辩证统一的原则,我们才能构建起鲜明的学校文化,从而显现出学校文化的魅力所在,并在对学生、教师、校长产生强烈的文化熏陶的过程中实现对学校文化的持续构建。 
    三、形成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人们追求的办学理想,是学校在办学实践及办学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办学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办学理念是价值层面的诉求,试图阐述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成熟的学校文化必须有明确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和最高准则。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办学理念的指导。无论是班级层面的文化建设,还是学校层面的文化建设,都需要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形成清晰、合理、基于自己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文化建设必须进行的一项前提性工作。 
    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找寻学校实然办学理念与应然办学理念的差距,这种应然与实然办学理念之差正是形成本校办学理念的关键所在,是学校文化建设前提性工作的核心工作。这一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学校所有具体活动应该如何做的问题。 
    学校办学理念形成是一系列思想活动的结果。这一系列活动包括学校精神的确立,即学校应该是怎样的学校;在学校精神指引下的学校办学宗旨的确立,即学校自身存在的价值;在学校宗旨指引下的学校使命的细化,即在学校宗旨所规划的方向上必须完成的阶段性任务;在学校使命指导下的学校价值观的确立,即形成学校愿景的核心基础;在学校价值观指引下的学校愿景的显现,即学校宗旨及学校使命实现时的景象;在学校愿景指引下的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即学校所有活动中应该怎样去做的问题;在学校办学理念指引下的校风的形成与确立,即学校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应如何行的问题。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形成自身的办学理念都必须经历以上六步前提步骤与一个后续结果。 
    四、明确学校文化要素 
    为了使学校文化的构建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有必要明晰学校文化的要素,进行全局性的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作为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校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学校文化要素的多元性,形成了人们在学校文化要素问题上的不同认识。有的研究者把学校文化分为制度(组织)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有的研究者分为课程文化、组织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有的研究者分为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有的研究者分为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学校行政人员文化、学校有关的社区文化、学校物质文化以及学校中的仪式、规章与制度等。从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出发,我们更倾向于将学校文化要素主要确定为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课程文化。我们必须真正改变把学校文化误读为校园文化,仅限于文艺活动和第二课堂,流于狭隘的做法,把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要素,立足于学校发展,结合实际,找出差距,以学校所有成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健康改变为依据,努力构建学校理想的学校文化。 
    当然,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完全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及学校文化建设主体自身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解,选择适合本校特质的学校文化建设的要素系统,进行更切实有效的学校文化建设,产生针对性、实用性的学校文化建设的良好效应。 
    五、进行学校文化创新 
    学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照搬。学校要根据其培养目标,对多元的文化资源进行选择、提炼和创新,生成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上,我们要力戒大同小异、缺乏自己的个性特色、流于雷同等做法。 
    为了进行学校文化的创新,学校文化建设主体必须关注学校的具体性、特殊性,特别是要注意与教育行政部门形成合理的关系。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环境,学校的发展必须扎根在这块土地中。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不应是纯粹的上下级的执行关系,而应是在层面分化基础上的互动关系。教育行政部门虽然是管理者、支持者,但需要学校的创造性工作;学校是执行者、反馈者,但也必须推动教育行政部门改革。学校文化的创新有赖于两者的互动。 
    学校文化创新不仅仅是要形成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创新承载着丰富社区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尤其对于直接受学校文化影响的社区及区域文化的影响更为明显。学校文化的创新必须协调好学校自身与社区、区域相关部门的关系,加强沟通与协作。 
    学校文化本质上是师生文化,学生和教师均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学校文化建设的创新有赖于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这样学校文化建设才富有生命力和活力,并取得扎实的成效。 
    六、促进学校文化生成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外在植入过程,而是一个不断的生成过程。所谓生成,既包括对社会文化的转换、对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对多元文化的融合,又包括对学校特色文化的营造和创新。生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根本路径。学校特色文化的营造和创新同样需要在“问题=理想-现状”中进行深度挖掘,进行实效性的学校组织风气的分析,这一分析模型可以借鉴企业组织风气分析模型的生成过程生成适应于学校组织分析模型,将分析的结果进行细化,最后落实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最终形成不同学校自身的学校文化手册。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本校特质的具有创新性的学校文化生成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就需在这种良性生成的学校文化的建设中不断刷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在这种良性生成的学校文化中,所有成员的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必将冲击原有的学校文化,也将冲击组织中学生、教师及行政人员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学校也将在这种学校全面变革的进程中实现自身的健康、主动发展。 
    学校文化所产生的是无形的品牌价值,因为学校品牌的核心是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手册的宣扬亦可在学校内部进行学校品牌文化传播,用学校文化去改变学校所有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改变学校长久以来形成的校风,以学校内部方方面面的整体变化改良学校品牌的社会信誉,最终实现社会对学校品牌的忠诚。这种品牌文化的魅力必将在与区域文化、社会文化的互动中持续地形成学校文化的良性螺旋式生成。 
    在此,一定要预防学校成员因一时学校文化建设带来的学校整体发展而产生的近视的满足感,而要产生一种犹如我们脉搏跳动般的持续的创新与生成,防止因学校文化建设的滞后带来的学校变革的困难与学校发展的缓慢,甚至倒退现象。这的确给学校所有成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生、教师及行政人员只有笑迎挑战、客观分析、准确把握、创新学校文化,才能适应现代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学校的发展。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多面—立体”教学法培养探索兴趣

  • 下一篇: 试论感悟教学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 杭州七中“三支队伍”工作条例(试行)
    祝贺!沈玉佩老师获评“教育改革创新年度…
    办学特色要服务于学生发展
    对终身教育的几点思考
    韩平副厅长在浙江省转变育人模式现场推广…
    走读高中课改:永嘉中学模式
    走读高中课改:萧山二中模式
    走读高中课改:天台中学模式
    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艺术教育协会年会论…
    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2014年会通知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
    教与学的“阶梯式分解”
    教师成长需做实“隐性功夫”
    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2014年年会论文评…
    叶开:面对考试我教女儿“出卖灵魂”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7870405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