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要善于“发现”更要善于创造“发现” |
2009-8-26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来源:中国教师报(2005-8-16)
闲暇时读了一篇名为《纸篓里的老鼠》的文章,很受震动,文章的内容是这样的:旺德尔集歌手、作曲家和演奏家于一身,摘取过22项格莱美大奖,有7张专辑打入美国流行乐金榜,获得美国音乐世纪成就奖,入选“摇滚名人殿堂”……但小时候他和班上的同学比,很“特殊”,因为他双目失明。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特殊”意味着被嘲笑,被冷落。旺德尔小时候一度生活在重重自卑中,尽管他一向是个优等生,但学习好无法减弱旺德尔的自卑感。除非意识到自己具有得天独厚的才能,否则旺德尔将永远生活在自怨自艾中。直到他遇见了本尼迪斯太太。 在旺德尔记忆中,小学老师本尼迪斯太太是颗永不消逝的启明星。她让旺德尔发现了自己的天赋,教他勇于做个与众不同的人。本尼迪斯太太无疑是个睿智的人,她意识到光靠说教没法让9岁的顽童理解深奥的人生哲理。于是,她请来了一个“助手”。在“助手”的帮助下,女教师给旺德尔上了一节难忘的人生课。她是这样做的:上课时,她发现教室里有声响,怀疑是老鼠,在其他人惊慌失策,无能为力的时候,本尼迪斯太太却在旺德尔敏锐的听力指引下,在纸篓里找到了那只小老鼠,课堂重新开始,一切恢复原状。但旺德尔变了,一颗自豪的种子开始在这个黑人盲童的心里生根发芽,渐渐驱散了他的自卑感。每当心情低落时,他便想起那只纸篓里的小老鼠。直到多年以后,他才知道小老鼠不是意外掉进纸篓的,而是本尼迪斯太太特地请来的“助手”。
掩卷后,我既为本尼迪斯太太的睿智所折服,更为她全心全意为孩子的那颗爱心所感动。正是有了这样的爱心,才能想出这样巧妙的办法,在维护了孩子那颗敏感而脆弱的心灵的同时,又拯救了一个灵魂。
本尼迪斯太太高明之处在于,她不是简单地自己发现,而是创造了一个“意外”。这意外让全体孩子发现了旺德尔的过人之处,从而抬升了旺德尔在其他孩子心中的地位,也为一代巨星奠定了自信的基石。同样是从事教育工作,本尼迪斯太太的做法是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的确,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然而仅仅教师自己发现了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的。这“闪光”必须要得到全体孩子的认同才能发挥其功效,否则,不但达不到目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某老师发现甲乙两学生一天先后为班级做了同样的好事:将乱丢在地板上的扫把挂好。正常情况下,这种事在这个基本形成良好班风的班级来说,已是小菜一碟,但因为学生乙是班里的后进生,从“发现闪光点”的角度出发,老师特意在班里表扬了乙:“某某同学这种爱护公物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在这不难看出老师的良苦用心,希望能起到激励后进生的作用。但我认为这种泛泛而论的表扬是得不到全体同学的认同的,甚至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特别是对于处于逆反期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会想: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挂个扫把吗,小题大做。再说为什么只表扬他啊,人家某某也挂了呀。但换种方式进行,可能就会起到另外的效果。比如,上面的那名后进生,教师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大胆创设这样的情境:将黑板擦放在讲桌前的地面上,然后和教室里的同学打赌,赌后面来教室的同学是否将黑板擦捡起来。大部分学生由于独生子女的原因,可能会忽视黑板擦的存在。这时,如果在教室外面的乙同学能将黑板擦捡起,那么他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自然会大大提升,而这样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会大大优于空泛的说教。
是啊,事实胜于雄辩,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雪亮的眼睛。在教育过程上,教师如果不是简单地将自己的发现说给学生听,而是创造这样或那样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评判,我想,那样的教育该会是直指心灵的教育。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
“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应避免“庸俗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