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是什么导致了课堂教学迷失? |
2009-9-23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6-10-13)
前几天,听一位教师上《五彩池》一课,课堂上精彩的课件让我感受到教师充分备课的过程,教学中体现的学生主体意识,让我看到了教师新课程理念的转变。可是教学中一个很小的教学环节,让我久久沉思,欲忘不能。
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老师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细腻’是什么意思?”其他学生相继回答:“细致”、“光滑”。教师及时地肯定:“细腻是细致光滑的意思。”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这个词的意思,教师进一步提问:“谁能用‘细腻’说一句话?”
生A:我家的桌子很细腻。
显然,这个句子是不准确的。但教师对此未置可否,接着问“谁还能再说一句?”
生B:我家的花盆很细腻。
生C:我家的纱布很细腻。
老师显然有点急了:“再看看课文,课文中说的是石粉细腻,我们的生活用品哪些与石粉相似?”
生D:我家的馒头很细腻。
生E:我妈妈的脸很细腻。
至此,学生对“细腻”一词到底怎么用仍然一知半解,老师就逃也似地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理念明明是好的:放开手脚,让学生置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不仅理解词语在字典中的意思,还要灵活运用。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课堂教学的迷失?这使我想起了一位教师在执教《飞夺泸定桥》一课时相似的一个教学环节。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红军夺下泸定桥,浩浩荡荡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师:“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
生:人多,气势大。
师:这是字典里的意思。那么开会的时候人很多,气势也不小,叫不叫浩浩荡荡?
生:不叫,因为开会时人不动。
师:人多,但不动,不能叫浩浩荡荡。那么,赶集的时候人多,也都在动,叫不叫浩浩荡荡?
生:也不叫,因为赶集的时候人们有往这儿的,有往那儿的,不是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人再多,也不叫浩浩荡荡。
师:也就是说,浩浩荡荡是指很多人向着一个方向前进。那么,这个词除了形容人以外,还可以形容什么?
生:水,您不见它们都带三点水吗?
师:对,这个词的本意就是形容水势很大,后来经过人们引申,常常形容人,比如抗日的队伍、游行的队伍等。
看到这位老师对一个词的理解和课堂引导,我的感受颇多。我们平时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新课程提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长流水。一桶水也好,长流水也罢,都要求教师知识面要广,知识定位要准。对教师来说还似是而非的知识,学生一旦追究起来,教师也只好张口结舌,怎么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一个好的教师,仅有好的教学理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广博的社会知识和书本知识,才能驾轻就熟地驾驭课堂。而要做到这些,方法之一就是不断地读书、读书、再读书,不断充电,这样方可做到在关键时刻不断电。另外,教师还必须充分备课,对教材以及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充分把握,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充分准备。天天积累,月月实践,教师的语文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面对“会”的与“不会”的
下一篇:
新的教研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