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翔宇的“理想课堂” |
2009-10-11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来源:中国教师报 发表日期:2009年10月10日
在江苏乃至于全国,翔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相当高的。十年前,翔宇靠“体制改革”而“名”动全国;十年后,当翔宇“抢”在江苏省规范办学之前,锁定课堂搞“二次”创业革命时,同样是疑问鹊起。有人找到校长卢志文说,翔宇一不缺好师资,二不缺生源,三不缺资金,旗下的老牌名校宝应中学,更是江苏省著名品牌学校,改什么改?尤其是听说翔宇竟要“不耻下问”,借鉴杜郎口经验时,更是引发了“名校心态”下的哗然。
翔宇的“改”字诀
从“体制改革”中走来的翔宇,把“改”当成创业的精神传统。其实课改始终伴随着翔宇,并推动着翔宇的发展。
卢志文说,翔宇刚刚起步时,即便是处在高考竞争最前沿的宝应中学,也坚守着几条教育的底线,他们称之为“五个每”:每班有一个图书馆;每晚有一次电视新闻;每周有一个名片剧场;每学期有两至三次名家讲座;每位同学有一份翔宇自己的报纸。而针对于课堂的,则是被他们视为教学秘密的“两项改革”,即以“基础教案”、“基础作业纸”为载体,支撑自己的教学行走。
随着集团规模的高速扩张,尤其是后来“新教育”团队在集团的“落户加盟”,为翔宇的“二次革命”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卢志文说,真正的教育人,眼光应落在成绩之外,落在教育的缺失之中。由此,他开始思考翔宇的发展增长到底有没有极限,持续发展的空间又在哪里?
卢志文认为,所有教育的问题都能够从课堂中找到原因,也都必须经由课堂来解决,这个“经由”的过程就是“课改”。课改是“试对”,而不是“试错”。一个学校无论多伟大,如果缺少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仍然只能是行走在教育的边沿上。
为了翔宇的“核心竞争力”,卢志文亲赴杜郎口考察。他说,杜郎口从改革课堂结构入手,给我们的启发更深。抓结构就是抓根本,把教育的“底线”和“理想”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在课堂中实现。
“访学”归来之后,从2008年5月起,翔宇发动师生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拉开课桌,撤掉讲台,四面架起了黑板,揪住课堂发力,拉开了二次创业的序幕。他们把这叫做走近“理想课堂”,而把和传统课堂的决裂,叫做“归零行动”,是一场严格意义上的“课变”。
宝应高中的常务校长潘文新这样解释,理想课堂的前提是高效,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理想课堂一定是效果显著和效率很高的课堂,而且充满着人文情怀,闪耀着智慧光芒,洋溢着成长气息。
理想课堂的五部曲
翔宇的理想课堂,追求“三个效”,即注重课堂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为此,翔宇走出了“五部曲”。
首先是“回归”。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让课堂还归“本真”,让课堂成为“课堂”。
第二是“甄别”。机械重复的课堂缺少灵气,墨守成规的课堂缺乏思想,人云亦云的课堂缺乏个性,浮光掠影的课堂没有实效,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导游参与的自助游,目标明确,过程精彩,随时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第三是“规划”。新课堂结构的构建,包括器物层面的变革;流程、方法层面的设定;理念、理论层面的更新。实现理想课堂后,教师的行为路径应是:从“执行”走向“领导”,从“领导”走向“开发”。
第四是“考量”。理想课堂关注“四个度”:目标精准度、精力流失度、时间利用度、效用达成度。
第五是持续不断地去“定义”。理想课堂与人一起不断生长与发展的过程,就是“定义”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在翔宇人心中,理想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内容和方法的统一,主导和主体的统一,“开”与“达”的统一,“严”与“爱”的统一,“导”与“牵”的统一。
理想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要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获得幸福。一定要认识到课堂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增进能力,同时也是情感、精神发生、孕育的过程,学习着知识也就是学习着人生,创造着知识也就是创造着自己。它的高效益应该建筑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持上,建筑在科学的课堂结构上,建筑在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上,而不是仅仅依赖教师个体素质的高低。
理想课堂的模式与评价
翔宇同样注重构建课堂模式,他们认为,课改的支持是理念,支撑是结构。卢志文说,课堂结构会转变学生的态度意愿,并通过学生的转变而发挥作用。课堂要高效首先就要“结构制胜”,充分利用好“结构”这个基本资源,站在“结构”的肩膀上再攀登。因为自学、合学、群学,预习、展示、反馈等课堂构架,更利于调动学生的潜能,弥补教师教学的不足。
潘文新说,构建模式或结构的最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有效削弱与限制老师的“权力扩张”,恢复和放大学生的“学习主权”。
翔宇理想课堂的基本模式为“六环节大课堂”:一是目标解读,引导学生解读目标;二是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组内与组外交流,开展小组内外兼修式学习;三是分组展示(静态展示),引导学生上黑板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四是互动质疑(动态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补充和评价等自我完善式学习;五是达标测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总结反馈,达成自我消化式的学习;六是循环预习,分发下一节课的导学案,进入循环学习阶段。
目标解读,抓住的是目标精准度;小组讨论、分组展示和互动质疑则大大降低精力流失度;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则是考虑到时间的利用程度;达标测评和循环预习则考虑的是效用的达成度。
围绕着课堂效率的“四个度”,翔宇建立了一套与新课堂相适应的“监测”指标,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精力投放度等标杆,而不是老师自身表演的精彩度。他们把学习交付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探索思路,解决问题。在翔宇的课堂上,学法、内容甚至教学进度都要让学生自己去“做主”。
有了高效的理想课堂模式,翔宇又打造了与之相匹配的教师评价体系,即“五维评价”:从“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信任、同行佩服、自我认同”五个维度,对教师进行“间接的”、“定性的”、“动态的”、“过程的”、“基于发展的”评价。
“五维评价”帮助教师完成了角色转变,定位于做好“第三者”:学生“第一”,课程“第二”,教师“第三”。因为教师是引导者、策划者、参与者、追问者和合作者,要在幕后策划、指导学生去展示,将学生置于聚光灯下,不是自己霸占讲台说长篇评书。
卢志文向记者介绍,“五维评价”让翔宇寻找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模式,即实践——反思模式。开放课堂成为最简捷的方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翔宇在“归零思维”指导下的课改,“推手”是教师,“抓手”是课堂,“助手”是结构,而“舵手”却是学生。正是循着这样的教育本真,他们完成了翔宇办学史上的又一场飞跃。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提高课堂效益是一项综合性工作
下一篇:
中国家庭教育中的某些误区:生存竞争观念待纠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