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研成果 >> 正文
`
|
|
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发展 |
2009-10-15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 李光华
来源:上海教育(2009-6-15)
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师素质结构、教学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是学校在基础型课程实施进程中的突破口和关键点。教师在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多方面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都为:课题引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本课小结“四步曲”。然而,与学习结果相比,二期课改背景下,新的课程理念更注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经历过程、尝试体验,获得的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了这些,学习才是成功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创设情境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放大“过程”,引发学生沿着教学目标展开主体活动,深入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探究知识的内涵结构和规律性的东西,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比如,在初中新综合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科学探究是新综合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活动离不开观察。观察作为一种能力,一种素养,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培养和训练才能获得的。刚开始观察时,学生免不了要胡想、瞎说、甚至乱来,但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慢慢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步骤。然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例如:教师在《观察动物》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采用“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只是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机会,让学生亲自观察蜗牛外部结构,设计实验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课堂具体情景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发挥。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二期课改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如初中化学中的《物质的量》是新增内容。一开始大多数教师对这个教学内容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准备,容易出现照搬高中化学教学的做法,造成教学中违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有背于教材改革“减负”的初衷,人为地设置了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在此情况下,学校要充分利用教研组的力量,组织教师集中精力开展教学研究。首先要引导教师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定势,增加教学的开放度,课前可以先将《物质的量》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印发给学生。其次,采用形象的“体系”说法和图示,消除学生思维缺陷造成的障碍。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形象化的“体系”说法及图示,层层递进,逐步消除学生由于思维缺陷而造成的学习障碍。这种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思维,即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容易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精心设计和布置作业
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关注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而当前,学生的作业情况不容乐观,抄袭现象严重,作业质量普遍不高,许多成绩不错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不积极,究其原因主要有:作业量过大,许多教师依然热衷于传统的“题海战术”,求“量”多于求“质”;作业形式单一,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学生找不到乐趣,做作业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当然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了;教师过多地依赖教辅材料,而所谓“配套”练习与二期课改教材又往往不配套,脱离学生实际。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和弹性布置学生作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我认为,其中最有效的做法是教师自编作业。
自编作业就是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围绕教学中的重点、学生易错常错的知识点以及例题的变式、拓展等方面,来精心设计、布置作业,强化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选编时既考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基础性、启发性、巩固性原则,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
在自编作业之前,备课组要根据教师所长合理分工,有人专门出题,有人专门做题,有人专门搜集资料,有人专门负责打印等,既相对独立,又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既保证了工作效率,也充分利用了教师资源。
通过自编作业,尤其是通过教师自己事先做一遍,可以科学有效地控制作业的“量”和“质”。在自编作业时,由于教师自己先做一遍,不仅能把握学生做题的时间和难度,还能及时发现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尽量选择典型性较强题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为培养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在自编作业时要精心设计准备型的家庭作业(预习作业)、巩固型的书面作业和拓展创造性的课外思考作业。除此以外,相关学科还要经常补充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等实践型作业,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以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如语文中的预习,虽然过去也强调预习,但学生怎样预习,预习效果怎样很少反馈,教师难以加以监控,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也未引起重视。为此,语文教师就可以大胆设计语文预习格式,如课题、作者(包括作者介绍)、出处、生字词、质疑(存在的困惑)、心得(对整篇文章的感悟)、赏析(对精彩的句段的感悟、欣赏)、探究(主题探究或某一问题的探讨)。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向家长、学生反复宣传预习的重要性。预习一般要求在上新课的前一天完成,以便教师有时间批阅,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存在哪些困惑,便于上课解决。
二期课改关注学生差异性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作业须有层次,只有实行个性化作业,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在自编作业中划出必做题和选做题,选作题不作统一要求,将统一的定量型改为弹性制。如果我们在作业的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就能得到的位置,使困难学生有效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对知识的探求能力,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作业心态,保护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浅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下一篇: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应关注的四个视角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