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研成果 >> 正文 `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应关注的四个视角

2009-10-15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第三教育署 陆爱民 
来源:上海教育(2008-8-28)  
        
  经过多年的宣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似乎已经“深入人心”。在我们所见到的教学文献、课例分析乃至于说课评课现场,不提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已经不多见。但是,怎样在课堂上将这一理念化为实际的行动,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仅想结合自己对“什么是好课”的观察和研究出发,谈一点想法。 
  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从“一节课的基本构成要素”开始的。我认为,从空间维度看,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三大要素组成的。其中,教师以其“教”的行为,实现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学生以其“学”的行为,在课堂上汲取知识,获得发展;课程资源作为一种师生之间的媒介,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依托。从时间维度看,假定以一节课为中心,它不仅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这样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连续不断发展,引领着教育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而且还可以从更大的范围内从学段衔接、学科互补等多方面加以考虑。由此,我感到,一堂“好课”,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教”的行为,形成从“预设”到“达成”的流畅线条;“学”的行为,形成从“预期”到“成长”的流畅线条:“好课”应该是这两个线条完美组合而成的和谐交响曲。 
  “课程资源”,围绕着实现目标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在课堂里应用时实现了最有效的整合:“好课”应该是这两个方面的完美组合而成的高效能的乐队。 
  在整体的设计上,课堂教学应该是紧凑的,不应浪费一分一秒;在具体的情境中,它可以是轻松的,充满着生命成长的快乐。 
  “课”是一个“点”:纵向延伸,包含着课前课后形成的一条“流畅的线条”;横向拓展,应该是多种资源在特定时空的凝聚,所以,应该“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假定上面的认识能够成立,那么,我以为,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注意研究和利用学生的“预期”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题为《生命的种子》的青春期教育课,内容是关于人类生殖的基本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这是一节比较难上的课。因为它涉及的是这个年龄段孩子们难以启齿但又迫切想知道的东西。这位同时担任学校心理室工作的老师,结合平时的工作,对学生的需求做了调查,针对学生的需要,她从“为什么要孝敬母亲”“为什么女孩子要参加体育锻炼”“女孩子为什么要拒绝婚前性行为”“为什么要珍惜生命”等问题入手,将对话、讨论、图示、讲解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不仅讲清楚了必须要讲清楚的“性生理常识”,而且也恰到好处地让孩子们接受了“性伦理”“责任心”等教育。整堂课气氛热烈而又融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就在于教师事先充分研究了学生的“预期”,并在课堂上注意利用好这个“预期”。大家都知道,一节课成功与否,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而学习兴趣的核心,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预期”。传统的课堂教学,人们比较关注的是从教师出发的“预设-达成”这一线索的流畅与否,而对于从学生角度出发的“预期-成长”这一线索关注相对较少。因此,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而学生则在下面“昏昏欲睡”,长此以往,“以学生发展为本”又怎么落实?可能有人会说:在教师进行“预设”时,一定会考虑了学生的“预期”,这可能是对的,毕竟一个成熟的教师,在备课时不可能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情况。但是,“考虑”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从我所观察到的课中,凡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往往不仅有良好的课内互动,而且,教学效果也是很好的。 
  注意从学生需要出发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初三毕业班模拟考试以后的“试卷讲评”课。按理,这类“试卷分析”学生会十分关注,认真听讲。但那节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并不好。事后我了解到,在课上,教师花了不少精力进行的“文言文讲评”,实际上学生基本上都答对了,教师却依然按照文言文试题讲评的“预设”安排,以“串讲”“对题”为中心,重新讲一遍。而对于错误率较高的“现代文部分”,却语焉不详,学生依然“云里雾里”。 
  课后,在和执教教师交谈中,我了解到教师这样处理的想法是:由于本校学生来自农村,文言文的基础差,考试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答好的题,分析时一定能做出来。因此,想利用讲评重复一下,让学生掌握得更牢固一些。我觉得这个想法不能说有多大的错,但关键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落实。我们知道,按照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的解释,“课程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课程标准”“教材”等“固定资源”,也包括学生等“活的资源”。像上面提到的这节课,假定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基本都答对”这样一个实际情况,按照“举一反三”的思路,将“教材”资源、学生这一“活的资源”等整合起来,组织讲评,同样能够达到“利用讲评重复一下让学生掌握得更扎实”的目的,但课堂教学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师们能够利用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硬件基本到位的背景下,课堂里“PPT”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网页”“互动”等也已经不少。但是,怎样用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用好“资源”,还有许多可以探讨的地方。 
  注意紧凑和轻松的辩证法 
  笔者听过一节小学四年级的“作文课”,话题十分有趣——“味道好极了”。整节课给我的感觉是:既紧凑又不乏轻松愉快。据执教教师介绍,这节课是他们学校《美味的食品王国》“主题单元设计”中的一节。在这节课之前,进行的是“走进美食”的教学,要求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了解“美食”,或者上网查询“美食”,然后“把自己品尝的美味通过作文形式与别人分享”。这节课就是让孩子在和别人“分享”的过程中,进行“作文自我修改”的训练。在这节仅有35分钟的小学作文课上,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所写的“飞饼”“麻辣豆腐”“猪尾巴”“小笼汤包”“粽子”等五篇短文进行了“分享”和相应的“作文修改”练习。从时间上看,这节课非常紧凑,35分钟讨论五篇作文,平均每篇不到7分钟。但是,执教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切入,对四年级小学生在写这类作文中常见的问题,作了引导。由于方法得当,加上内容本身的趣味性,整堂课依然显得比较轻松活泼。 
  人们总以为:课堂教学就应该珍惜每分每秒,年级越高,学的内容越多,课内教学时间越紧张。为了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常常是“紧凑有余而轻松不足”,这本身有它的合理之处。但久而久之,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期望”降低。怎样从“以学生发展为本”出发,来认识和处理好“紧凑”和“轻松”的关系?笔者以为,怎样认识和利用学生的“期望”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学习力”,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同样,“紧凑”也未必一定要“板起脸孔”说话,也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实现,关键在于心中要有学生,要时时从“学生能不能高效地学会”出发来思考和行动。 
  注意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我曾经听过两节同样以《飞天》为课题的课,所不同的是:一节是美术课,一节是音乐课。美术课《飞天》整节课围绕着“飞天的美学思考”做文章。教师图文并茂地将“飞天由来”“飞天图案在形体、构图、动态、服饰等方面的美”如数家珍式地娓娓道来,同时,又以“画一画我心中的飞天”为作业要求,让学生们当堂作画。音乐课《飞天》通过欣赏舞剧“丝路花雨”片断、舞蹈“千手观音”等,引出了本节课需要学习和欣赏的课题民乐合奏《飞天》。教师逐段播放、逐段讲解,引领学生欣赏各种乐器是怎样演绎“飞天”的。作为一般的美术、音乐课,这两节课尽管还存在一些不足,但从让学生们整体感受“飞天”的艺术魅力,懂得同一个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而言,还是很有探索价值的。 
  我们知道,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课,只能一节一节地上。但事实上,对于学生而言,“这一节”的理解和掌握,离不开“上一节”的铺垫和准备,也离不开“下一节”的巩固和拓展。“这一门”的学习,或许还得益于“那一门”的影响。两节“飞天”课,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努力做到“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瞻前顾后”比较容易做到,“左顾右盼”则难度较大。随着课改的深入,综合性课程、研究型课程的推进,这个问题也有望解决。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发展

  • 下一篇: 教学行为中的“主体虚化”现象及其矫正


  • 教科研成果档案材料递交方案(试行稿)
    发现“幸运”三步曲
    校本培训:教师要发展 先得有资源
    赏识教育不是滥发奖状
    让你的课堂诞生“精彩观念”
    数学作业设计的走向:超越传统
    教育须回归现实生活
    学校文化——现代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
    多远视角下的基础教育公平与质量
    为优秀教师规划“第二次起跑”
    一言难尽我们的体育课诸多难题咋解决?
    鼓励话也会伤害孩子
    人才要“育”更须“用”
    教师做课题不要贪大求全
    解读教育规划纲要亮点:改革人才培养体制…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581982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