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孙维刚开始进行“大幅度普遍提高学生素质”的教改实验。十几年下来,他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作法。而让他体会最深的则是要当好班主任。
孙维刚当教师35年,从未间断过当班主任。即使1990年5月发现膀胱癌后到1992年12月痊愈的两年间亦是如此,那两年,孙维刚7次手术两次住院,但仍当着两个班的班主任。
孙维刚当班主任,实实在在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去建设一个好集体。他认为一个人没有目标,他的生活将百元聊赖。一个班级更是这样,要焕发勃勃生机,首先要统一一个正确的目标,一个团结大家为之奋斗的理想和追求。
电影《带兵的人》中,连长这样说过:“浇菜要浇根,教人要教心。”那么,怎样才能“浇”到心上?
孙维刚会浇。以前,他每天参加值日扫除,近几年会议和社会工作较多,他仍力争7点多到教室扫地擦桌子,大扫除到厕所干拧墩布的脏活儿,学生摔伤或有病,他送他们上医院,他作错了事,或哪怕心里错怪了谁,他都会在全班面前检讨,赔不是。
1993年1月的一天早晨,孙维刚在路上帮助扶起一位驮着鱼缸摔倒的小贩,到校时,比他们班早10分钟到校的约定晚了5分钟。
怎么办?孙维刚原可以说明原因,但他没这样做。社会上很多人对某些领导做错了事总要诸多开脱本来就不满,孙维刚觉得他不能给孩子们再描上这样的一笔了。
于是,他在黑板上写下:“今天我迟到了,对不起大家”。然后走出门外,在凛冽的寒风中站了一个小时。
事后,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孙老师有病,工作又那么繁忙,这我们都清楚。有一天早晨,老师迟到了,他自惭自责,竟然在教室门口罚站。那一天风很大,望着门外的老师,同学们心里说不清楚是感动是难过。孙老师就是这样,要求同学们做到的,自己绝对以身做则。
1992年1月,孙维刚的4名学生代表北京参加第七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住在中国农科院。竞赛第1天早晨,他正要离家前往时,突然大量尿血,他患膀胱癌以来还从未出现这种情况,刹时间,孙维刚惊呆了。但随即镇定下来,下楼乘公共汽车赶到农科院陪伴他的学生,直到晚上安顿他们睡下,孙维刚才乘公共汽车回家,一整天不断尿血,第二天,孙维刚又带病去了。
1995年,学生闫君去合肥参赛,孙维刚送他上火车,合肥兵败,孙维刚到车站接他。1996年1月,闫君又去天津参赛,又是孙维刚陪他上天津。3月初闫君要到武汉参加国家集训队为期一个月的考试,孙维刚深夜送他上火车,回来时,孙维刚带着全班同学去西客站接他回来。7月份,闫君去国外参加奥林匹克大赛,期间,孙维刚陪他跑步,帮他翻译资料。终于,闫君获得第3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多少个刮大风的夜晚,孙老师穿着一件旧军大衣,骑一辆破自行车,来到我们家,在灯下和闫君一起讲解,这金牌有一半是要属于孙教师的啊。......正像闫君妈妈说的那样,这金牌不仅是闫君的,也是孙维刚的。
他唯一的希望,是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未及改正的失误和教训,贡献给后来跟上的年轻教师们,这是多么敞亮的胸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