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研究性课堂:给孩子“植入”发现和创造的基因

2009-11-19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来源:扬子晚报(2009-10-26)  
  
        
  近期,本报连续以“力学印象”专题报道了南京市力学小学在教育理念、办学特色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近年来,力学小学以优质的办学质量赢得了社会普遍的认可和赞誉,原因何在?走进力学小学的课堂,那浓浓的研究氛围可以解开你心头的问号,师生同是研究者,研究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基因。 

  镜头一: 
  从“大锅饭”到“自助餐” 
  操场上,张晨老师正带领学生研究“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是一节科学课,孩子们组成了研究小组,纷纷提出假设,与伞面大小有关、与伞面材质有关,与伞绳粗细有关,与悬挂重物分量有关、与下降高度有关、与天气条件有关……一时间课堂热闹非凡。孩子们的猜测有道理吗?张老师没有统一演示,而是变魔术般地拎来几个提篮,各色伞布、伞绳、悬挂物大小不一、厚薄不均、材质不同、长短各异,秒表、长尺、夹子、扇子等一应俱全。学生们手持材料单徜徉其间挑挑拣拣,议论纷纷,随后他们摇身一变成了实验员、操作员、计时员、记录员,抬眼望去,空中形形色色的降落伞翩翩而下,每一顶伞下都聚集着虔诚的目光。看,力学的科学课堂改变了“大锅饭”的传统模式,孩子们在“自助餐”中享受着“动手做、做中学”的乐趣。 

  镜头二: 
  老师也不会,怎么办? 
  这是一堂信息技术课,李何老师正与五年级的孩子一起探讨“动画效果设计”的奥秘。上课后不久,孩子们按照教材上的操作步骤,很快地完成了“悬停按钮”和“网页过渡效果”两个任务。当他们遇到找不到“动态DHTML效果”设置菜单的拦路虎后,都不约而同地询问老师等待支援。令人吃惊的一幕发生了,只见李老师肩膀一耸,两手一摊,遗憾地说:“糟糕,这个菜单老师现在一时也找不到,怎么办?”在大伙儿的面面相觑中,李老师眨巴着眼睛又说:“让我们大家一起找一找,看谁最先能替我们大家解决这一难题好不好?”一言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有的翻书搜寻蛛丝马迹,有的双眼紧盯屏幕把一个个按键试了又试,有的互相指指点点希望能有所启发。不到5分钟,就有好几个学生从“视图”——“工具”——“动态DHTML”中找到了“动态DHTML效果”的设置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味盎然,李老师也笑了。课后,孩子们告诉记者,李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会说“我也不会,怎么办?”、“你再研究研究帮助菜单?”“你能不能和同学再试一试?”……刚开始大家都很不适应,直埋怨,可后来渐渐养成了遇到难题先使用帮助菜单、技能手册或同学互助进行研究的习惯,任务越难大家劲头越足,不知不觉每个人都成了电脑高手。 

  画外音: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尝试;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自己去发挥——力学人践行着这样的课堂,他们愿做“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愿做“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愿做“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愿做“味精”,将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在力学,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过程。解读童心、解读课堂、解读教育,力学人掌握了开启师生智慧的密码。 
  引擎是音译词,它是指发动机。而力学小学的课堂引擎是——研究。研究是力学课堂的引爆装置,是力学课堂的核心品质,是力学课堂的灵魂精髓。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曾这样评说:“好的课堂等于就是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找入口处的过程是一个探路的过程,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力学的研究性课堂就具备了这样的特质。”那个秋日的午后,我们用文字摄影机记录着力学课堂中的研究。 

  镜头一: 
  “嘭嘭嘭……”孩子们正在操场上拍皮球呢,循声来到张金秋老师的体育课中。 
  “小朋友,刚才原地拍我们发现需要击打皮球上方,那行进间运球该怎么拍?你们先试试看。” 
  “嘭嘭嘭……”有的孩子往前走,有的孩子只能原地走不了。 
  “老师,我的小皮球不听话。”一个小男孩脸涨得通红着急地说。 
  “那我们如何让小皮球听话呢,我们分组拍球,注意观察研究,也许就能发现奥秘了。”张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着。拍球也需要研究?我们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致。 
  “我发现了,要想皮球往前走,不能上下拍,要这样拍皮球的后半部分。”一个小女生一边说,还一边比划开了。  
  “你真的很会研究,小朋友我们试试看,她研究的方法管不管用,好吗?” 
  “嘭嘭嘭……”小皮球这回乖乖地听话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颜。“我们还要学会拍皮球拐弯呢!”课堂孩子继续,研究的节奏也在继续。 
  研究成为课堂的马达,是这节体育课堂行进的强力驱动器。二年级的一节体育课如此富有研究意味,真的让人惊叹。拍皮球中的研究让孩子动手又动脑,在体验中发现,在观察中思考,在对比中研究,智慧地击球,击中的是最佳部位,击中的是孩子的兴奋点,击中的是孩子研究的生长点。 

  镜头二: 
  这是一个特殊的课堂,因为这里聚集着专家、教师和孩子们;因为这里没有绝对的权威,有的只是平等的争鸣;因为这里聚焦“研究”。 
  “我喜欢研究,我不希望老师直接告诉,那次信息课,李老师没有告诉链接在哪,后来我自己研究出来了,印象可深了!”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个孩子先发言了。 
  “我认为教师的研究很重要,教师的研究深度决定了孩子的研究方向。那次上二年级的统计,紧扣统计目的这个研究点,学生研究所得远远超过一般课堂。”数学帅莉老师亮出自己的观点。 
  “我觉得研究二字很值得研究。‘研’应该注重的是研究方法、能力、策略等;‘究’是否更侧重关注研究的兴趣、品质、意志呢?”黄剑老师果然要言不烦。 
  “研究应该作为课堂中师生重要的品质,是核心的品质。研究性课堂作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主导的学习方式,主导的基本的课型。不是唯一,但应该是主导的,具有指导价值的。”睿智的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掷地有声地说。 
  研究成为课堂的万花筒,在每一个人眼中都能变化出层出不穷的花束。 

  画外音: 
  研究这一强劲的引擎引爆了力学课堂的无限精彩。研究让力学的孩子拥有丰厚的学力,力学的研究是丰富而有趣的,是缤纷而深刻的。力学课堂就是师生共同探寻的“研究驿站”。你听,孩子们兴致盎然地研究,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研究的主人,力学的校园里洋溢着浓郁的研究氛围。“师生同是研究者”这是力学园的响亮口号。你看,研究在力学是一种行走方式,是和呼吸一样自然的思维方式。师生将所思、所研带进校园,带进课堂,一道探寻、讨论、成长…… 
  身为学子,最辛苦的是每天完成作业,最紧张的是上课回答问题,最害怕的是常常面对考试,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把这些本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历练出一身克敌制胜的好功夫,那么当这些不成为难事的时候,学生自然会爱上学习。 

  镜头一: 
  研究教材我能行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是一个老师教,同在一个课堂里,为什么学习效果千差万别?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听课效果。会听课的学生是老师讲到哪儿,他的思维跟进到哪儿,听课效率高,因而学得轻松优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转瞬即逝,往往是课外补习难以替代和弥补的。长此以往,差距就逐渐产生、拉大。想要有好的听课效果,与老师、同学产生学习互动与思想共鸣,说白了就是要打有准备之仗,对所学内容心中有数,用传统的说法就是要充分预习,有知晓度和知情权。因而,力学小学的老师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教材、解读教材、质疑教材的能力。 
  这是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大禹治水》,课堂教学的最后十分钟,老师进行写字教学,字词是小学低年级学习的重点,但这堂课上,老师既没有范写,也没有让学生讨论,只见孩子们都在聚精会神地阅读书后的生字笔顺表,有的口中念念有词,自言自语地说着部首笔顺,有的拿着铅笔一笔一划地认真描写,有的伸出胖乎乎的小手进行书空,教师来回巡视,有时与孩子窃窃私语,有时手把手纠正握笔姿势,教师学生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却又井然有序。孩子们陆陆续续自学生字完毕,纷纷举手汇报交流,教师逐一点评,短短的十分钟,所有的生字孩子们都通过自学全部完成,密度大,效果好。内行的专家告诉记者,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特别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教材是不可或缺的无声老师,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项练习,都是最佳的教学资源,不可轻视和怠慢。到了中年级,则要求学生根据书后问题和练习解读教材,这样循序渐进,高年级学生能够对教材进行设问、追问,甚至是大胆质疑。这已超越了一般意义的预习,是一种面对教材、研究教材的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不再茫然不知所措,而是有的放矢,大大增强了听课效果。 

  镜头二: 
  琢磨考试当专家 
  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之所以害怕考试,是因为考试往往是“一人藏物,十人难寻”的游戏。可是凡天下做学生的,无法也永远都逃避不了考试。怎么办?在力学小学的课堂上,老师们常常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一起研究考试。 
  又到了紧张的期终复习迎考阶段,六(5)班的复习课井然有序,师生和颜悦色,丝毫感受不到紧张的考试味道。老师把近几年的其中、期末语文考试卷发给学生,并没有要学生当堂练习或模拟测验的意思,而是让学生分为四人小组研究考试卷,把可能考到的题型一一列在练习本上,经过讨论,老师把出题概率最高的题型一一记录在黑板上。接着,让各个小组以招标的形式确定一项题型,再由组长根据单元进行任务分配。第三小组选择的题型是课文重点段落的阅读题型,小组长邵含笑同学显然很有威信,她老练地说:“我们每人负责两个单元,每个单元挑选一到两篇大课文,再选择课文里最难最重要的一段,出三四个小题目,这就是今天大家的作业,我们明天进行讨论过关。顾轶,你可要认真出题哦,如果有困难,你就打电话给我,我来帮你。”她最后话锋一转,冲着对面一个白皙的神气活现的小男孩叮嘱了一番。 
  第二天的语文课,老师果然安排同学们把各自出好的复习题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要求回家后用电脑打出来,由组长负责统稿,拼成一份分类复习卷,并署上出卷者的姓名,同学们在完成复习卷的同时,还要给每份试卷打分评价。  
  这样的复习,老师岂不一边快活轻松?其实并非如此,老师的任务是对每天组长发到电子邮箱里的复习卷进行审阅修改把关,遇到不过关的对该小组同学追加培训,过关一份,复习一类,考核一张。 
  这样的复习,学生研究了考试,吃透了题型,在考试时做到了心中有数,就少了份茫然和恐惧,分数自然有了提高。 

  画外音: 
  钻研教材、设计作业、出题考试,这些似乎本该是教师的事儿,是教师的业务基本功,是教学的功夫,对学生而言这些往往是神秘的。然而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如果尝试换一种思路进行教学,把这些本领也渗透、传授给学生,好比给魔术揭秘,揭开学习与教学的神秘面纱,学生方可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主人最基本的权利是拥有知晓权。研究力的开发与培养是力学小学研究性课堂的重要使命,他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努力研究,学会研究,更享受研究。 
  课堂魔方,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的课堂如同那神秘的魔方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孩子们关注的视线,满满地激发起孩子们思考的热情,师生一起在课堂魔方中尽情地享受生命的历程,倾听那生命成长的动人旋律。力学的课堂魔方充满着对教学相长的独特诠释,充满着对“平等中的首席”的正确理解,充满着对生命创造力的深深敬畏。 

  镜头一: 
  用智慧开启智慧 
  这是一节由李军老师执教的数学课,主要研究多边形内角和与边之间的关系。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结论似乎也水到渠成——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但李老师似乎觉得这样的课堂对于孩子们缺乏一定的挑战性,思维的含金量也不高,怎能如此草草收场?“同学们,空心的五角星(图一)内角和是多少度?”李老师看似平平常常的一问,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孩子首先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老师,这个十边形是凹多边形,而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凸多边形,凹多边形也能用刚才的公式计算吗?”话音刚落,另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用图验证了自己的观点,也解决了第一位同学的疑惑。“请看图(图二),内角和既可以列成算式270°+ 90°× 5= 720°,也可以用公式算:(6-2)×180°=720°。两者的结果是一样的,由此可见,这个公式同样也适用于凹多边形。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一下空心五角星的内角和确实能用公式来计算?”没过多久,教室里便小手如林。“请看图(图三),我把这个十边形分成了五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内角和的算式是180°×5+540°=1440°,而公式算式是(10-2)×180°=1440°。”“对,结果的一致,充分验证了内角和的计算公式是适用于诸如空五角星这样的凹多边形的。”老师把智慧凝结于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中,在碰撞中开启孩子们的智慧,这就是我们的课堂魔方。 

  镜头二: 
  用创造演绎音乐 
  你看,课堂上一群欢快活泼的孩子们,他们有的在用手弹铁制的尺子,有的在用力地拉胶带,有的在有节奏地磨着剪刀,有的在一次又一次地把钢笔送进笔套,有的鼓起腮帮吹着空瓶,有的在一口接着一口地吹着塑料袋,有的抓起黄豆一颗一颗地落在空罐子里,有的在使劲地摇晃装着一把米的瓶子,有的在全力地敲着大鼓,有的在鼓着大镲,……这究竟是一节什么课?孩子们究竟在干什么?原来这是一节由贾晶晶老师执教的音乐课《雷鸣电闪波尔卡》,孩子们在用生活中物品模仿那如银蛇般的闪电,那震耳欲聋的雷声,那呼呼而起的风声,那“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雨声。雷鸣电闪的波尔卡被孩子们用模仿演绎得那般生动,那般激荡,那般精彩。而波尔卡那激动人心的旋律,又仅仅只是演绎在孩子们手中、口中?不!她早已演绎到孩子们的灵魂深处,成了名副其实的“心的音乐”;她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田里,她默默流淌在孩子们的血液中,让音乐的魔力在幼小的生命中永驻。用模仿演绎音乐的独特魅力,感受生活的无穷活力,这就是我们的课堂魔方。 

  镜头三: 
  用创造感受快乐 
  你瞧,操场上的孩子们正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什么。随之而起的是,一张张硕大的报纸在他们手中上下翻飞,时而揉、时而搓、时而叠、时而卷……渐渐地操场上更加热闹了,有的组把报纸卷成棒状练习迎面接力跑,有的组两人各拉报纸一边正在进行角力游戏,有的组在进行激烈的足球比赛,有的组把报纸握成圆形练起了投掷,有的组把报纸搓成细条状,平铺在地上练起了连续并脚跳,更让我吃惊地是有一个组居然练起了击剑……八个小组想到了17种玩报纸的方法,最多的一个小组居然想到了6种方法。这就是由王跃红老师执教的体育课《报纸的妙用》所呈现的别样风采。一张普通的报纸成了课堂魔方的道具,一个个神采飞扬的孩子成为课堂魔方的主人,他们思绪飞扬,他们迸发智慧,他们感受着创造的快乐,他们体验着合作的重要。用创造体验别样的体育课堂,用创造感受课堂的无限快乐,用创造展示生命的蓬勃姿态,这就是我们的课堂魔方。 

  画外音: 
  这课堂魔方的魔力来自于老师对学生主体性的清晰认识,来自于我们对师生探究性的真正领会,来自于对课堂创生性的深刻洞察。魔方式的课堂也许是在思维的碰撞中,让智慧开启智慧;也许是在自制的乐器中,用模仿演绎音乐;也许是在报纸的妙用中,用创造感受快乐…… 
  力学是孩子成长的乐园,是孩子的王国,他们身上活跃着研究的因子,那是力学植入孩子心中的研究基因。力学人心中一条地平线,这就是力学人追求的教学理想,打造素质教育品牌,培养创造型人才。研究性课堂正如一艘旗舰,载着悠悠力学园的教育梦想,驶向未来。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价值引导不可画地为牢

  • 下一篇: 从教育价值观看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 杭州七中“三支队伍”工作条例(试行)
    祝贺!沈玉佩老师获评“教育改革创新年度…
    办学特色要服务于学生发展
    对终身教育的几点思考
    韩平副厅长在浙江省转变育人模式现场推广…
    走读高中课改:永嘉中学模式
    走读高中课改:萧山二中模式
    走读高中课改:天台中学模式
    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艺术教育协会年会论…
    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2014年会通知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
    教与学的“阶梯式分解”
    教师成长需做实“隐性功夫”
    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2014年年会论文评…
    叶开:面对考试我教女儿“出卖灵魂”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731373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