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德育之窗 >> www.999777.com-德育研究 >> 正文 `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2009-12-17  出处:来源:中国教师报(2009-10)  发表日期:2009年10月9日

  2009年3月11日的《中国教师报》的“校长峰会”栏目刊有署名周文的文章,题目是《学校应打好减负“组合拳”》,笔者钦佩周文先生关心教育、关注学生的热情,但对其中某些观点有异议。我们必须客观全面地弄清学生负担越来越重的深层次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标本兼治,铲除这一“社会公害”。 
  文章(指周文先生的《学校应打好减负“组合拳”》一文,下同)把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的现象称之为“社会公害”,其症结为校长的不作为和乱作为,这是十分片面的,也是十分危险的。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社会的问题、家庭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和升学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用人的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学生上学的最终目的是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和拥有体面的收入,这是几千年来儒家文化的影响所致。为了为青少年的一生着想,为了为青少年的成功人生奠基,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在有意无意地制造着“社会公害”。 
  很多地方的教育职能部门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不但认真组织高考、中考、小升初毕业考试,而且还在努力挖掘考试的功能,不厌其烦地组织全县、全区竞赛、统考,将考试结果按学生、按学科、按班级、按学校大排队,以此作为教师校长的奖惩、晋职、晋级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不断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及时向学校下发传达各种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精神。有所不为: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超过国家规定时间——不真管;有人举办各种辅导班——不愿管;有人为学生强行推荐课辅资料——不会管;家长为学生安排的学习活动——不能管。这样,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的双重压力之下,没有了退路,成了被绑架上了舞台的小丑。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教师的立身之本,由于现行评价制度的不完善,教育质量就被简化成教学质量,进而简化成考试科目的考试分数。当社会基于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校的优劣时,学校必然要迎合社会、上级、家长的需要,必然会以教师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评价一个教师的优劣。因此教师当然不会对学生的分数掉以轻心,作业布置少了,家长有的还会提意见,说这个教师不敬业、不负责。如果不能把学生成绩提高上去,就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就会耽误学生一生的前程,就会愧对乡亲,愧对组织,甚至会背上骂名,失去工作,谁能负得起这样的责任? 
  我在教育一线工作,很了解老师校长们的苦衷,他们比社会上其它行业人士更熟悉教育规律,更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也更加关心爱惜自己的学生。面对目前的补课辅导的普遍现象,一个老师、一个校长、一所学校如果不能随潮而动,就会有人对你不放心,就会有人不买你的账,倘若你的教学成绩再不好,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就会接踵而来,比办班补课所承受的压力不知要大多少倍。加重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实际上也就加重了老师们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学校何尝不想按照国家规定少上一节课多一些轻松?老师何尝不想少留一些作业多一些休息?如果采取强力措施彻底取消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一切做法,绝大部分老师和绝大部分学校是绝对赞成的,但这项工作由谁来做,恐怕不是校长可以完成的。 
  如果如文章所说,“不少校长一直怂恿着教学上的‘高耗低效’;不但不相信教学改革,甚至还设置种种障碍”。那就是说有不少的校长既不懂政策又不懂业务,甚至连最基本的师德也成问题了,是谁成就了这么多的不称职的校长?他们为什么要怂恿教学生的“高耗低效”?为什么为教学改革设置重重障碍?为什么肆意加重学生负担?他们这样干的目的何在?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有这么多的要员把持着学校并且在那里捣乱破坏,学校还不得一个个都垮掉?如果说和其它行业有不称职的人员一样,教育系统内也有个别不称职的校长,那是校长本身素质问题,也是正常的,如果“有不少”这样的校长,那恐怕就不单单是校长的问题了,就应该追究政府部门的责任了。 
  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确实应该综合治理打好“组合拳”,但这“组合拳”应该是政府部门显身手的大“组合拳”,只有文章所说的学校所打的小“组合拳”是远远不够的。全国各地在治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上,有许多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山东,治理力度相当大,各地不妨借鉴。  

录入:章煜   审核:汤一鹏

  • 上一篇: 李开复探讨家庭教育问题:给父母四个建议

  • 下一篇: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文明出行 杭城更美” 倡议书
    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与资助工作的完善(…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体测签“生死状”荒谬中有无奈
    确立综合评价制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为何频频回眸陶行知
    乐业是更美的师德
    从美育高度开展学校公共艺术教育
    智慧校园精准发力构建新生态
    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李克强:播洒爱心 放飞希望 努力促进教育…
    孩子的成长,父亲绝不能走开
    分数是谁的命根?
    朱永新:教育要让人身心统一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565161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