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www.999777.com-家长学校 >> 正文
`
|
|
智慧家长:读懂孩子读懂自己,来源:今日早报2005-10-17 |
2005-10-17 出处:网络中心
|
|
杭州市教育局与本报联合推出的“早报成长学校”昨开讲第一课
■“家长要读懂孩子,首先要读懂自己。独生子女的很多问题并不是在于独生,而在于独育。独育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创造童趣的伙伴,也就失去了烙在生活中的一种教育资源:比如爱、谦让、互助、分工、快乐等等。”
■现代社会有两类人特别能干:一是家里有兄弟姐妹的;二是大学毕业后去社会磨炼过后再回到学校学习的。这说明现在家长们碰到的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其实往往不是自己的问题,很大程度是社会的问题。
■现在的家长很辛苦,没有前面的经验可借鉴,成功一个就是百分百成功,失败一个就是百分百失败。
早报讯 经杭州市教育局与本报精心策划,昨天,“早报成长学校”第一课正式开讲,杭州教育学会秘书长、杭州市教科所副所长韩似萍为家长们带来的《读懂孩子读懂自己》一课,引发了家长们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
一场讲座长达两个小时,可家长们听得认真,记得也积极。有不少家长带来了有录音功能的MP3,自己不会操作就让孩子录音,自己则拿着笔记录,拳拳爱子之情让人感动。
观点一
读懂孩子要先读懂自己
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呢?因为我们单位传达室大伯的孩子都考上名牌大学了。为什么孩子一定要成绩优秀呢?因为单位里我是领导,下属都得听我的,可一到学校,我就变成“夹着尾巴”的家长,而下属因儿子成绩出色就扬眉吐气了……
以上种种现象,家长们不自觉地在家庭教育中掺杂了自己的情绪因素。我们要读懂教育发展过程当中的技术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一个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成长已不再简单的是一个适应社会的问题。社会化人格、角色身份、生存技能等一系列要素,几乎变成了一个人毕生的、无限的自我定向过程。
我们处在一个社会高速变革的时代,现在的成年人已很难预见下一代成人后将会承担何种角色;下一代所将接触的也不可能再是一个“稳定的目标、明确的社会期待和文化规范一致”的社会模式。父母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创造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有效方法。
观点二
磨炼可以让孩子能干起来
我们都知道,家庭中有一个重要的词汇——天伦之乐,这便包涵着家庭教育功能中的一个世代相传的经验。教育老大时经验不够充分,到下一个时自然进行调整,所以家庭教育越来越出色。父母不在时,几个孩子便形成了一个团队,孩子们出现了自我管理。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后,总是有人感叹,现在教育一个孩子还不如以前教四五个孩子轻松。
这几天,杭州刚刚结束了一个关于教育的国际型会议,会议上来了一批北大研究生义工。可即便是北大的研究生这样众人眼里的优秀学生群体,还是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性:能干与不能干,有责任心与没有责任心。
针对这个现象,我做了个小型调查,调查发现,现代社会有两类人特别能干:一是家里有兄弟姐妹的;二是大学毕业后去社会磨炼过后再回到学校学习的。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现在家长们碰到的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其实往往不是自己的问题,很大程度是社会的问题。如目前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缺少了同伴共同生活中的教育影响,就缺少了习得这些道理与规矩的机会。
观点三
给孩子关爱别人的机会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孩子没有规矩,不懂得关心他人,不懂得体贴父母。比如要吃饭了,现在的孩子往往自顾自先盛一碗饭吃。但当我们提醒孩子:“赶紧先给爷爷、奶奶盛一碗饭呀。”“哦,好的”孩子其实总是很乐意的。
我们来反省一下我们的教育,这个看似孩子“不孝顺”,可其实根源还是在父母这里:我们曾给过他关爱别人的机会吗?现在的孩子不是没有爱心,而是缺少施爱的机会。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常常受到爱的包围,爷爷奶奶的爱、外公外婆的爱、爸爸妈妈的爱,长此以往,他觉得大人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他渐渐不习惯施爱于人。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虽然在物质享受、情感关注、受教育机会等方面存在有利因素,但是,没有了兄弟姐妹,也就失去了融在生活中的同伴教育机会。
观点四
给孩子构建网络“免疫系统”
这是一个反映现代社会“信息”与“信息控制”问题的真实例子:母亲出差回来,发现上初中的儿子从网上下载了大量与性相关的信息。母亲非常紧张,担心儿子从此会走上歧途。于是,她接受朋友的建议,给网络分级、加密。她正在电脑前琢磨怎么分级时,儿子进来了,看了一眼电脑对妈妈说:“妈,你在分级吧,我来帮你!”
走进信息社会,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又鱼龙混杂。按目前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很难对此进行鉴别、筛选。信息的无孔不入使他们将面对“更多的诱惑与教唆”,而父母拥有“能力”却无法了解孩子在接受怎么样的信息,怎么样进行信息加工。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人智慧,但它也可以给人邪念。如何帮助孩子构建一个“免疫系统”,使孩子在不良信息面前具有“免疫功能”,在拥有网络技术的同时也拥有网络道德,这是摆在我们家长面前的另一个问题。
现场定格
最认真的两位母亲:
随身带小凳子的母亲
虽然讲座要到9点半开始,可昨天早上,一位母亲8点多一点就赶到了现场。当记者问她为何这么早来,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怕来迟了没位置”,她还拍拍自己随身带的一张小凳子,说“万一座位真的很紧张,我还带了小凳子,坐在旁边过道上也可以啊。”
差点忘了加班的妈妈
一位妈妈带着16岁的女儿听完讲座后,告诉记者:“早在星期三我就来早报领了入场券,反倒差点把单位里星期天加班的事给忘了;后来为了能正常听到这场讲座我还特意把加班的时间重新调整了。”这位妈妈接着还意犹未尽地说:“听完讲座我特别受启发,自己平时在管女儿时太自我,从女儿角度考虑问题太少了。”
最有想法的两位父亲
希望随时联系到专家的父亲
“讲课的韩老师特别给我们留下了邮箱地址,还给了我们一个家庭教育热线电话88825885,让我们有问题可随时联系。我觉得这种理念特别人性化。许多孩子的问题家长并不愿意在这种公众的场合拿出来咨询,有了这两种途径,我们普通家长也可随时联系到教育专家,这是我特别要感谢的。”来自城西的家长李成立告诉记者。
当老师的父亲主动当学生
“虽然我自己也是老师,但在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往往会感觉自己手足无措。对于家长来说,教育孩子都是第一次,是不可逆的,特别是在现代家庭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情况下,家庭教育问题是每个家长都应认真学习的一件事。”一位姓龚的听课家长告诉记者。
韩老师的建议
1.把惊叹号都改成问号如何?
到了青春期的孩子最难管理。有很多家长说,孩子在小学时是很好的,一到中学就不行了,是学校的问题吗?其实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出现逆反行为,在这个时期孩子总是跟父母顶嘴。这个时候我们能否把我们语言里所有的惊叹号都改成问号呢?“儿子该做什么!你怎么这样!”这些都是经常在父母嘴里出现的语句。从今天开始,我们不如这样跟孩子交流:“这样做好不好?”你会突然发现,孩子容易沟通了。
2.做一个智慧型家长如何?
现在的家长很辛苦,没有前面的经验可借鉴,成功一个就是百分百成功,失败一个就是百分百失败。家庭教育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模仿的过程。我们把愿意去掌握一些教育原理的家长叫做“智慧型”家长。
做生物意义上的父母容易,做拥有“生”、“育”、“养”、“诲”能力的父母不容易。许多父母虽然可能还不完全具备“第一任老师”的能力,但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没有人能替代你们的作用,父母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创造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有效方法,努力成为一个智慧型的父母。
育儿知识ABC
0-21岁是一个人的个体发展的敏感期。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发展中,存在着某些敏感期,即关键期。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会很小或无影响。
如在青春期中期,孩子对父母的权威性产生了怀疑,这是因为随着孩子的知识面得到扩展,孩子对世界有了自己的认识。孩子们的语言就变成了“我认为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样”。
到青春期后期,孩子知识结构更为丰富,在一些方面孩子成为父母的老师的时候,孩子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处事方式。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做不到永远绝对权威的 。
界定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世界知名的管理顾问大师彼得·杜拉克在从事诊断顾问工作时,情形是这样的:
双方坐定之后,雇主总会提出一大堆的难题向杜拉克请教。杜拉克推开了这些问题,然后问客户:“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你为什么要去做呢?”“你现在正要做什么事呢?”“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杜拉克不替客户“解决问题”,而是替客户“界定问题”。他改变客户所问的问题,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反问客户,其目的是要帮助客户认清问题,找出问题,然后让客户自己动手去解决那个最需要处理的问题。
杜拉克的这一方法同样适合孩子的教育。我们往往为了追求结果,而没有耐心花时间去界定问题。我们经常只花几分钟就提出问题,却花数月,甚至数年去解决一个不重要的问题。其实我们只要界定问题,把问题简单化、明确化、重要化(即判断出问题的重要性),那么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
|
录入:周少品 审核:周少品 |
上一篇:
九成重高学生并非"名牌小学"毕业 你还择校吗 ,2005年06月22日 11:07:44 杭州网
下一篇:
家长应主动走进e时代,有关部门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我省目前约有7.4%的青少年上网成瘾。面对痴迷网络的孩子,一些父母显得不知所措,有关人士呼吁——
|
|
|
|
|